鬼子在守軍不要命的反沖鋒下,終于開始退卻。
沒有辦法,一般軟的怕硬的,硬的橫的,橫的怕不要命的。
哪怕他們武器再先進,也需要人去占地方不是?
敵人退走,一路砍殺的許三也累得氣喘吁吁,鬼子太多,殺不完。
“真有你的,殺得鬼子膽氣都喪了。”朱旅長走過來贊嘆道,昨天一場白刃戰渾身是血,今天雖然好一點,也相差不大。
但緊接著又提醒道:“快走!鬼子的大炮馬上就要到。”
鬼子撤退后就打炮,這幾乎成了常識。
打了這么多天的仗,許三也知道了鬼子的套路。
跟著朱旅長拼命的朝防炮洞跑去,連排級軍官也在不停招呼生存下來的戰士趕快尋找隱蔽點。
“咻~,轟~”
一行人還沒有趕到能防炮的指揮所,敵人的炮彈就開始在陣地上傾泄而來。
眾人加快了腳步,終于趕在炮火覆蓋之前進入了隱蔽所。
望著陣地被犁得塵土飛揚,里面還夾雜著沒有跑出去的戰士們身體。
朱旅長對著坑道狠狠地捶了一拳,“小鬼子欺咱們沒炮,為所欲為!”
是的,若是有重炮對轟,鬼子確實不能這么囂張。
這時副官走了過來,“旅座,剛才一戰,弟兄們折損過半。炮轟之后,鬼子會立即進攻。是不是把預備隊給用上?”
“等下午吧!今天才剛開始呢,娘的,要現在派上來,后面的時間可就懸了,傳令下去,讓弟兄們怎么的都要堅持到下午。”朱旅長嘆了口氣說道。
他也知道陣地艱難,舊鬼子死了又可以換新鬼子上來。可自己這邊卻只有區區幾千人,打沒了就沒了,援兵就不要去想,現在南京周邊防御是一個蘿卜一個坑。
各地主官都明白,這是一個死局,除了拼命,沒誰想過贏。
不是悲觀,實力相差太過懸殊了。
“旅座!”副官叫了一聲又停了下來,一副欲言又止的樣子。
“有話就說,有屁快放,不要娘們唧唧的。”朱旅長看他樣子,生氣的呵斥。
“電臺的通信兵接收到,總司令部給城內隊伍下達了撤退命令,他們已經開始渡江了。”副官稍微壓低了一些聲音。
朱旅長沒有立即回答,而是望著外面正在轟炸的陣地,沉默了半晌。
“我沒有收到撤退的命令,你我都是軍人,軍人的天職就是服從命令,只要上級沒有命令我們撤退,那我們就要像釘子一樣,釘在這里,擋在鬼子的去路,直到最后一人。”
他說這話的時候,眼神堅定,神態嚴肅,隨后又補充了一句,“而且,沒有我的命令,擅自撤退者按逃兵論處,就地格殺!”
“是!”副官立定,敬了一個軍禮,轉身去發布命令了。
許三就在不遠處,他的耳力很好,聽清楚了他們的每一句對話。
副官的意思是,南京城的守軍開始撤退了,而不單是平民,看來光頭已經給唐司令傳達了撤退的命令。
這場演給全國百姓看的,首都保衛戰即將要到尾聲。
南京保衛戰,從純軍事角度,是極不應該打的,貴系的小諸葛就強烈反對。
他主張將現有的有生力量,退到更后的空間,用來換取更有利的時間。
利用縱深來削弱鬼子的海空優勢和兵力優勢。
這是非常符合持久戰的宗旨的。
當時持這個觀點的將軍占多數,但光頭的出發點不是這個。
首都的戰略意義不是完全能用戰損去衡量的,其中的政治意義,也不是這些只會打仗的將軍能深入理解的。
這場大戲,他要演給全國的百姓看,他蔣某人是不惜代價要抗日的。
所以,當戰術水平不上不下的唐司令站出來的時候,光頭毫不猶豫的拍板,讓他統領全局。
但日軍的進攻烈度超出了淞滬會戰,而守軍的戰爭意志卻不如淞滬會戰。
此消彼長之下,日軍如摧枯拉朽般直逼南京城下。
守軍雖然抵抗不住,但多數部隊也沒有讓全國人民失望,他們用血肉之軀在各個戰場給了鬼子重創。讓急切想占領南京的鬼子損失慘重,特別是在南線,更是打出了讓人眼前一亮的戰損比。
戲演到這里,基本上已經達到了目的,光頭又開始心疼自己的嫡系,想讓剩下的有生力量退下來。
但這樣模棱兩可的舉動,卻讓戰前信誓旦旦要和南京共存亡的唐司令左右為難。
之前,為了讓全國人民看到他的決心,也為了堅定守軍的決心,他來了一招破釜沉舟之計,將下關碼頭的船都給燒了。
不留退路,不存幻想!
可是如今上峰來了命令:可以撤退!
這讓準備赴死的他又看到了生的希望!
可他已經把后路給斷絕了啊!
現在咋整?
這是自己作孽,還是上頭作孽啊?
這不是拿十幾萬軍隊的生死開玩笑嗎?
唐司令臉上過不去了,非要較真,讓光頭親自給他發撤退命令。
為了感激唐司令在關鍵時刻為自己撐場面,光頭照做了,下令他立即先行撤離,前去武昌和他匯合。
但這樣一來又耽擱了半天的寶貴時間。
唐司令覺得既然不能為國捐軀,那還不如就早點離開。
于是,在12月14日早上,坐著小火輪從下關碼頭前往了江北,將十幾萬作戰部隊丟在了身后。
事實證明,他完全沒有指揮大兵團作戰的本事,光頭下了一招極臭的棋,代價就是多犧牲了五六萬的守軍兄弟。
這個日期比原來推后了兩天,就是許三這只小蝴蝶帶來的。
唐司令走時也向各部下達了撤退的命令,至于怎么走?
就有些不清不楚了,伺機行事吧!哪里有缺口,往哪里去,看各軍事主官的智慧了。
此時很多部隊都在和敵人接戰,戰場形勢非常復雜和混亂,就算真想退,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第88師的孫元良也接到了命令,但他沒有向所有的作戰部隊下達。
比如在中華門和雨花臺抵抗的旅團,因他們一退,形勢就會徹底崩潰。
這就是斷尾求生,這些部隊必須繼續抵抗,而師部則可以從容離開,他的想法和唐跑跑有得一拼。
如今的南京城,人口比原歷史上減少了很多,就是因為這多出的兩天時間。
但還是有一部分人是不肯離開的,他們祖居這里,也無處可去。
他們的普遍觀點就是,鬼子來了,無非是換了一個主子,自己做順民,他們還能怎樣?
哪朝哪代統治者不需要底層的平民來供養他們?
自己按時按量交攤派,他們還能怎么地?
百姓的思維還是簡單的,特別是那些沒有依靠,也沒有多少錢的百姓。
他們想著,這兵荒馬亂的,沒吃沒穿,說不得要死在逃荒的路上。
所以,去哪死不是死?還不如在家等死。
有點錢不愿走的,就是舍不得這片家業,畢竟鬼子也是人,自己聽話,再交點錢,不還是一樣的活。
種種原因,導致這百萬人口的南京城,最終還留下近半的百姓不肯走,或者走不了。
許三所節約的時間,更主要的是讓守軍的士兵多走了兩三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