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的過程是新奇的,亦是痛苦的。
并不是每個人都像星期六和星期日一樣聰慧。
對于一些早已成年的土著而言,理解星期六講述的內容就已經需要竭盡全力,待上完課回到木屋后,再完成布置的作業更是一種別樣的折磨。
要不是有斑馬這個對新語言充滿熱情的家伙帶動,輔助眾人學習,解答他們的疑問,很多土著可能早就自暴自棄,準備做一輩子大字不識的苦力了。
……
在土著們忙于充實自己靈魂的時候,陳舟也沒耽誤手中的工作。
風車、水車、水力鍛爐、榨甘蔗機,這些原本擺在日程前端,卻被西班牙人耽誤了的事項又被拾起。
與制造土礱一樣,陳舟還是先組裝模型驗證是否可用,然后再擴大零件,為完整的機器制造部件。
如今島上的人口已經增加到10人,隨著農田面積的擴大,糧食的產量也將翻幾倍。
此前為陳舟一人生活準備的土礱和腳踏碓,應對三人的糧食產量堪堪夠用,供應十人作物的加工,就有些捉襟見肘了。
哪怕花費更多時間完成加工,機器的磨損也是個不可忽視的問題。
將生產糧食的重擔全部壓在木質的機器上,它們根本承受不起。
因此更有效率的糧食加工器械,已不再是解放勞動力的軟需求,而是剛需。
……
自鍛爐建成已有一段時日,陳舟自認在鍛造方面也算稍稍入門,至少打造一把能用的鐵鍬鎬頭對他來說已不算什么難事。
但面對巨大復雜的風車和水車,他還是犯了難。
水車倒還好說,只需使用部份金屬部件,而且體積可大可小,只要能利用水力帶動機器就行。
風車作為一種依靠風力運行的大型機器,除了必須建在風勢強勁的山腰外,還要盡量增大風葉的面積。
而越大的風葉就越重,當四片風葉加在一起的重量達到一定程度,木質零件就無法承受磨損了。
據陳舟所知,現代的荷蘭風車每片風葉最長可達20m,內部結構都是以焊接的鍍鋅鋼為主,且使用大量螺栓和金屬扣件。
他設想中的風車自然無法跟現代風車比,但為了實用性,至少也要有4m長的風葉。
這個長度的風葉對風車內部傳動裝置造成的壓力較小,使得風車建設時,可以將金屬龍骨更換為木結構龍骨。
至于用于組裝和固定的螺栓和扣件,卻是不能敷衍了事的,必須用金屬材料。
……
設計水車和風車前,陳舟還躊躇滿志,覺得盡在掌握。
當他繪制完風車的設計圖,統計好所有需要的零件后,頓時沒了精神。
其實倒不是說這事無法完成。
只要肯花時間,別說風葉4m的風車,就是14m風葉的風車都能建成。
只是建造風車需要花費的時間和精力實在太多了,而且從性價比上說,風車其實不如水車,這也是導致陳舟興趣大減的根本原因。
除此之外,沒有專業的鐵匠工具,無法融化大塊金屬,澆鑄金屬零件,也是陳舟尚未解決的難題。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別說他是個剛入門的鐵匠,就是有幾十年鍛造經驗的老師傅,沒有趁手的工具,也很難造出合格的零件。
……
終日在鍛造室內琢磨怎么打鐵,正一籌莫展之際,陳舟卻從一個他從未指望過的地方得到了幫助——
神秘獎勵。
8月1日送來的兩頭牛和一大堆衣物已足夠令人驚喜。
到8月16日,送到島上的獎勵是一大捆鋼絲繩,完全拉長以后至少有1000m,也是極有用的獎勵。
到了8月的最后一天,當滿腦子裝著如何完成風車水車建造工作的陳舟冒著雨抵達沙灘,聯同土著將體積巨大的獎勵裝到板車上,拉回窯洞時,他做夢都想不到,這個足有1.8m高,寬度超過2m的金屬箱子內裝著的是多么珍貴的獎勵——
……
好不容易將金屬箱運到山上,擔心其中裝有精密儀器,陳舟又花費幾個小時,在土著們的幫助下搭建了一個防雨棚。
他自是穿著皮蓑衣,土著們卻沒有雨衣,一個個都被澆成了落湯雞。
好在陳舟早有準備,提前讓星期日星期六二人在土著們的小廚房中點燃了篝火,完成工作后,土著們都能第一時間烤干衣服和身體。
不過對于土著而言,這似乎沒什么必要。
在部落中生活的時候,遇到雨季,赤身**承受風吹雨淋是常態,適應不了的人根本活不到這么大。
若是因淋雨生病,除了老祭司會裝模作樣地給較為強壯的戰士吃些草藥,做一做祈福外,極少有人關心他們是死是活。
食物最緊缺的時候,誰第一個倒下,誰就會成為別人的食物,這是部落中長久以來的殘酷規則。
來到島嶼后,能在雨季到來前擁有一間遮風避雨的房子,每天都能吃飽肚子,已經很令土著們滿足。
這一日,面對新首領的關切,土著們更是受寵若驚,從陳舟身上感受到了除威嚴和力量之外的另一種品質——溫暖。
這份獨特的感覺,是他們自出生以后,極少能獲取到的。
哪怕是土著們的父母,也很少能給予他們這種關心和照顧。
待他們長大,具備為部落貢獻力量的能力后,這種“溫暖”和關切,就更加稀少了。
……
令人熱血沸騰的演講和垂涎的大餅只能暫時讓他們熱血沸騰。
陳舟深切地明白這一點,因此才在雨季前為土著們搭建房屋。
但他一直都未察覺到的是,真正令土著們,包括星期六和星期日折服的,并非這些表面工作,而是一種源自現代的觀念——
人人平等。
……
哪怕陳舟極力偽裝成一個鐵血統治者,毫不手軟地奪去他人性命,卻也改變不了他受現代教育,受淵源漫長的華夏歷史塑造的本質。
這本質,或是追求天人合一的對自然萬物的看法;
或是講求仁愛為本的倫理道德觀念;
或是認同和合共治的社會觀;
從古老的諸子百家思想——民貴君輕,兼愛非攻,天下大同,仁義禮智信乃至道法自然,到王陽明的知行合一。
這些不知不覺浸潤進陳舟骨子里的東西,使他總是無意間用行為將自己和海上的水手們區分開來。
而這種區別,土著們都看在眼里,記在心里。
由此,他們漸漸明白,為什么同出自部落的星期六和星期日會對首領那樣忠誠,他們自己又是怎樣發自內心地崇敬新首領,變得死心塌地。
……
遠見、力量、學識乃至武勇,這些都是優異的品質。
倘若再在這些品質之上,增加對下屬的體貼與照顧,那就是一種可怕的個人魅力了。
……
當然,陳舟并沒有讀心術,不知道此時正在木屋內烤火的土著正因為這種無足輕重的小事而感動。
此刻,他正攥著匕首,一點點割開巨型金屬箱外的黑色防水布,準備揭開神秘面紗,一探究竟呢。
……
當防水布被完全揭下,拉開全封閉的薄金屬箱門。
看到箱內獎勵的瞬間,陳舟終于失去了一直以來近乎完美的表情管理,瞠目結舌地發出了一聲標準的“臥槽!”。
堪比小房子的金屬箱內壁從頭到尾焊接著各種形狀的置物架和掛鉤。
從陳舟拉開的這一端向內看,有泛著冷光的合金鍛造鐵砧,鐵砧旁安置著不同的可更換模塊化砧頭,以適應不同的鍛造需求。
有各種型號的鐵錘,有大小不一的合金鉗,有具備多種鉗口的多功能鉗。
有鐵砧墊、銼刀、鑿子、鋸子。
還有小型電爐,紅外測溫儀,一臺小型液壓機和電焊機,電動鼓風機、角磨機。
其中小型液壓機、電焊機和角磨機都配備了可更換的易損零件以及焊條、磨片等損耗品,而且數量非常可觀。
除此之外,鍛造時需要使用的防護裝備,耐高溫材料的衣物和手套,焊接時保護眼睛的面罩,金屬箱的墻壁上掛有整整五套。
用于剪切金屬的鎢鋼刃口的鐵剪和鐵刨,箱內的置物架上也擺有十幾種型號。
陳舟甚至在金屬箱的最內側找到了一整排大小不一的石墨坩堝,其中最大的那個足夠他直接澆鑄一個巨大的金屬齒輪。
……
越是往里走,陳舟越是懷疑自己是不是沒睡醒,還處于夢中。
毫不夸張的說,這一整箱設備,拉出去放到有電的地方,足夠滿足一名鐵匠百分之九十的需求。
就算那些需要用電的現代工具暫時無法使用,單憑這些精致的現代鐵匠工具,也能將他的工作效率和鍛造技藝上限提升一大截。
“蒼天吶,大地呀!
這幾次的獎勵,到底是哪位大哥發放的?
我愛死你了!”
幸福來得太突然,砸暈了陳舟的腦袋。
從打開箱門開始,他臉上的笑就沒停過,待走到箱尾,他甚至已經笑得臉部肌肉僵硬了。
……
撫摸著冰冷堅硬的金屬工具,陳舟興奮之余,腦子里倒產生一個猜測——
“不會是提前把我今年的周年大禮包給發來了吧?
兩頭牛,一堆衣服,鋼絲繩,加上這一次鐵匠工具整合包,這怎么看怎么不合理啊……”
越想越覺得這個猜測合理,陳舟卻未感到沮喪。
提前發放的周年禮包顯然是好事,能讓他更早更輕松地完成工作。
如果有選擇的話,他恨不得一次性收到此后二十五年的所有周年禮包,直接開始享受生活。
至于現在需要做的事,除了傻樂之外,更重要的顯然是盡快將金屬箱內的所有工具都轉移到鍛造室內。
就連這個金屬箱,陳舟都覺得大有用處。
為此,他甚至愿意拆掉窯洞小院的外墻,給金屬箱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