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曉緩緩睜開雙眼,意識重新回到小店的談話間里。
源能又永久的消耗了一點,換來的就是眼前桌上陳列著的,從記憶中“搬”來的頂級珍饈。
他不自覺地咽了咽口水。
平心而論,這樣的奢華的珍饈,普通人一輩子都未必能嘗到一口。
誰能不心動呢?
此刻他已經沒有了心理負擔,眼前這些不再是裹著糖衣的炮彈。
雖然食指大動,他卻強忍著沒有立即動筷。
林曉從柜子中取出相機,對著滿桌佳肴開始拍照。
前世他不喜歡發朋友圈,吃美食前從不拍照打卡,但現在為了廣告素材需要,他必須這么做。
這些照片沖洗后,將被貼在廣告板的預留空白處。
盡管他的廣告文案已足夠煽動人心,但仍需這些實拍照片錦上添花。
林曉先給整桌盛宴來了張全景構圖,隨后又對三道最誘人的美味進行特寫:
陳皮燒二頭干網鮑,法國藍龍蝦松露炒鮮蟹黃,炭烤巖鹽雪花和牛。
完成拍攝后,林曉滿意地搓了搓手,終于可以大快朵頤了?
答案還是不行。
因為他的目的,是讓體驗這段記憶的顧客,能夠感到最完美的享受。
想要實現這一目標,就必須做到兩點:
首先是在品嘗每一道菜之前,必須先介紹這道菜好在哪里。
讓顧客有一個先入為主的認知,然后再去感受體會,驗證自己的認知,才會獲得最佳體驗。
否則,體驗這段記憶的顧客,只會感受到好吃,卻說不出究竟好吃在哪。
這就像游覽名勝時,優秀的講解能讓體驗截然不同。
其次,必須細嚼慢咽,要用舌尖感受食材的質感,用牙齒體會食物的彈性與韌勁,捕捉每一層風味的微妙變化。
“做到這兩點確實有點麻煩,但顧客體驗至上。”林曉在心中明確了目標。
這就像是拍日劇,不能憑著本能想怎么爽就怎么來,而是觀眾體驗至上。
看來服務業的精髓,無論在哪都是一樣的。
終于要開始品嘗美味了,但林源并沒有把手伸向那三道最誘人的美食,而是將目標鎖定了爆炒金喙雀舌。
享用大餐必須循序漸進,越重頭戲的菜品,就要放到最后,這樣進餐體驗才會是層層推進,驚喜不斷的。
雖然前世沒能親嘗這桌珍饈,但事后為了舉報的需要,林曉可沒少做功課。
當得知這頓飯可能價值五十萬時,他第一反應就是后怕——幸好當時沒吃,否則他就已經入坑了。
你吃了人家這么貴的一頓飯,吃人怎么能不嘴短?
美人計是溫柔的陷阱,而這桌天價珍饈可以變成要挾的把柄。
當初做的這些功課,如今倒是派上了大用場。
“爆炒金喙雀舌曾是皇室佳肴,選用稀有的金喙雀舌制作,這么一小盤就需要上百只金喙雀,哪怕是皇帝也沒法隨意的享用。”
林曉一邊介紹,一邊用筷子夾起一根雀舌。
介紹詞是說給將來體驗的顧客聽的,有了這樣的前置信息植入,整道菜的逼格立刻大幅度提升。
但打鐵還需自身硬,期待拉起來了,如果品質垮掉那只會適得其反。
林源筷子上的那根金喙雀舌,表面泛著淡淡的金芒。
這并非油膩反光,而是從肉質深處透出的、類似頂級和牛霜降紋路的光澤。
高溫爆炒后,邊緣微微卷曲,形成極細的金棕色焦邊。
只看這個賣相,就知道味道絕對差不了。
哪怕心中已經迫不及待了,但林曉依舊從各角度仔細欣賞了一遍。
只有營造出那種極度饑渴的感覺,顧客才會覺得更美味。
火候終于到了,林曉把雀舌送入口中。
剛入口時,最先做出反應的是味蕾細胞:
雀舌表面裹著的薄芡在舌尖化開,醬汁的甜鮮先聲奪人,但轉瞬就被更復雜的風味覆蓋。
陳年花雕的酒香、肉汁的咸鮮、姜汁的辛香,層層疊疊地漫上來。
調味就已經令人沉醉,但享受才剛剛開始。
林曉的牙齒輕輕一壓雀舌的觸感令人驚異——外層有一絲脆韌,像是極薄的糖殼,但內里卻嫩得近乎液態。
咬破的瞬間,鮮美的汁水迸濺而出,混著雀舌特有的清甜,在口腔里橫沖直撞。
再嚼兩下,能感受到雀舌肌肉纖維的微妙彈性。
咽下后,口腔里仍殘留著雀舌的鮮味。
真的是太美味了,林曉敢肯定,這是他吃過最美味的食物。
他就不相信,如此的美味,將來體驗這段記憶的顧客,不會鮮掉舌頭。
饞蟲被勾起,就難以控制了,他又連續吃了好幾根。
緊接著,林曉端起這道菜配送的清茶,送入口中。
這是清明前采摘的獅峰龍井頭采茶芽。
“雀舌極致的鮮嫩,吃完三四根后,需用用清茶過口,重置味蕾,才能繼續捕捉下一輪的鮮美。”
林曉繼續介紹道,這是為了讓顧客明白,他為什么不繼續吃雀舌,而插入了飲茶環節。
味蕾對于重復的刺激,會有邊界遞減效應,這就像是第一口冰可樂最好喝一樣。
我大中華的美食博大精深,對于這個世界來說,完全是降維打擊。
這就是林曉敢在廣告詞中寫:“不滿意不收錢”的原因。
至于有沒有人昧著良心說假話逃單,林曉倒是不太擔心。
一方面他收費不高,為了這點錢昧著良心的人不會多。
另一方面如果顧客不滿意,他會刪除顧客的這段記憶,并且把他拉黑,永遠不接待他。
在清茶過口后,林曉又一連吃了十多根雀舌,才停了下來。
他沒有急著開始下一道菜的品嘗,而是端起了桌上的那份雞湯汆海蚌。
說起閩菜的湯品,很多人最先想到的是佛跳墻,但其實如果想要品嘗清爽的極致鮮美,還是要看這道雞湯汆海蚌。
林曉先舀了一勺清湯,開始了針對顧客的介紹:
“這一口清湯,看似清澈,實則老母雞,牛肉、豬里脊肉等食材,經八小時慢燉后,所有精華都融入其中。”
介紹完畢,林曉淺嘗一口清湯。
舌尖觸及湯水的瞬間,一股純凈的鮮甜便漫了上來,完全沒有調料堆砌的工業鮮味,而是滿滿自然的鮮甜。
如此美味的湯,讓林曉感到整個人的靈魂都舒展開來。
接著他用湯匙輕輕托起一片蚌肉,半透明的蚌肉在勺中微微顫動,邊緣處透著珍珠般的光澤。
“所謂的‘汆海蚌’,就是蚌肉下鍋快速燙至六分熟后撈起,再沖入沸騰的雞湯,憑借著雞湯的溫度達到八分熟。這樣能才能保證蚌肉極致的鮮嫩。”
林曉繼續介紹道,時刻考慮著顧客體驗為先。
在完成了介紹之后,他才用湯匙把蚌肉送入口中。
牙齒輕咬的瞬間,先是感受到外層那恰到好處的韌性,隨即是內里極嫩的質地。
最奇妙的是,隨著咀嚼,海蚌特有的鮮甜會一點點釋放,與雞湯的醇厚完美交融。
林曉一口湯一口蚌肉,細細品味了小半盅,才戀戀不舍地放下湯匙——后頭還有更多佳肴等著,他得留著胃口。
那碗清鮮的雞湯汆海蚌下肚,味蕾重新被完全激活,又能繼續享受接下來的美味了。
他一邊講解一邊品嘗,將滿桌珍饈逐一嘗遍,這才滿足地撫著肚子起身。
雖然有點不舍,但林曉還是把剛才的那段記憶抽了出來。
有種恍然若失的感覺,頃刻間他就失去了剛才品嘗珍饈的記憶,似乎自己從未享受過那些美味。
一枚銀色的記憶琥珀,出現在了他的掌心。
是時候,讓顧客體驗一下泰坦尼克號式的沉浸體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