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陽光如薄紗般斜斜地切過社區中心門口的臺階,金色的光線精準地打在一塊豎立的牌子上,把“運行”兩個字照得熠熠生輝,仿佛這兩個字本身就帶著一種神秘而堅定的力量。社區中心內,陳風正專注地蹲在操作臺邊,他的眉頭微微皺起,目光緊緊鎖住手中的鑷子,正小心翼翼地夾起一顆松動的螺絲。這顆螺絲來自0426號監測儀的底殼,昨晚這臺機器又進行了一次自檢,日志干凈得如同一張白紙,連一絲異常波動的跡象都沒有,可陳風就是覺得不踏實。他的手指因為長時間的用力而有些發白,每擰動一次螺絲都帶著十足的謹慎,仿佛在修復一件珍貴的文物。
“你對它比對你前任還上心。”阿飛拎著兩杯豆漿晃晃悠悠地走了進來,豆漿在塑料袋里輕輕晃動,發出細微的聲響。他把其中一杯遞過去,語氣里帶著幾分調侃,“再查下去,它該申請人身保護令了。”
陳風沒接話,只是依舊專注于手中的動作,他把儀器輕輕翻了個面,瞇起眼睛確認序列號還是0426。昨晚他睡得極不安穩,夢里這串數字突然變成了小靈的住院號,他在黑暗中拼命掙扎,卻怎么也夠不到那串數字,直到被驚醒。醒來的他心有余悸,干脆爬起來寫了三頁應急預案,仿佛這樣就能多一分安心。
門外傳來窸窸窣窣的聲音,像是一群小老鼠在活動。陳風抬頭看了一眼,幾個孩子已經圍在公告欄前,小手指戳著那張手繪圖,嘴里喊著“選擇的權利!”,模仿著發光女孩砸儀器的動作,笑得前仰后合。他們的笑聲清脆而響亮,在這清晨的社區中心里回蕩。
斜對面便利店門口,一個穿灰夾克的男人靜靜地站了不到兩分鐘。他的眼神如同鷹隼一般銳利,緊緊盯著人群,眉頭越皺越緊,仿佛對眼前的一切充滿了不滿。突然,他伸手從口袋里掏出手機,迅速撥了個號碼,聲音壓得極低,像是在進行一場不可告人的交易:“他們那套‘不聯網’的把戲,真有人信?……行,我來讓他們‘穩定’不了多久。”說完,他掛了電話,轉身時皮鞋在地磚上蹭出一道淺痕,那痕跡就像是一道無形的賬,被他輕易地劃掉。
上午九點半,阿飛抱著新到的物資箱往里搬,突然“哎”了一聲,聲音里帶著一絲疑惑和焦急。“少了兩百本手冊。”他一邊翻著送貨單,一邊皺著眉頭說道,“印刷廠老板說五百本全送了,可這兒就三百。”
陳風聽到喊聲,放下手中的工具走了過來。他的指尖輕輕劃過箱底殘留的紙屑,動作輕柔而專注。紙邊整齊,不像撕扯留下的痕跡,倒像是被整捆抽走的。他的眼神變得銳利起來,仿佛能看穿這背后的秘密。
“簽名呢?”他輕聲問道,聲音里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緊張。
“這兒。”阿飛指著單據右下角,墨跡暈開,像是被水滴過,模糊得根本看不清寫的是什么,就像是一團亂麻。
陳風沒多說,只是轉身從抽屜里抽出一張空白登記表,在上面工工整整地寫上“物資雙簽制”,然后把它貼在倉庫門上。他的動作熟練而果斷,仿佛在向那些潛在的破壞者宣戰。接著,他順手拍了張送貨單照片,存進加密相冊,備注:“李哲,灰夾克,便利店,7:15。”每一個字都像是釘子,狠狠地釘在時間的坐標上。
中午十二點,微信群炸了鍋。一條匿名消息頂在最上面,字體被特意放大,顯得格外刺眼:“聽說他們那個不聯網的機器,其實是偷數據的?有居民說治完之后手機被黑。”
底下立刻有人跟風,七嘴八舌地討論起來:“難怪不接網,怕被監控抓包吧?”“小姑娘看著挺干凈,該不會是洗腦治療?”“我表哥用了他們手冊,昨晚夢見自己在發電站爆炸。”各種荒誕不經的謠言在群里肆意傳播,仿佛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
陳風正給一位老奶奶講解“能量呼吸法”,他的聲音溫和而耐心,仿佛外界的一切紛擾都與他無關。手機在褲兜里震個不停,像是一只不安分的小獸。他面不改色,把手冊第12頁的示意圖指給她看:“吸氣三秒,像聞花香;呼氣五秒,像吹蠟燭。”
老太太點點頭,顫巍巍地照做,手里的保溫杯蓋子“啪”地彈開,熱氣冒了出來。陳風笑了笑,幫她把蓋子蓋好,繼續耐心地講解。等她走后,陳風才掏出手機掃了一眼群聊。他的眼神變得冰冷而銳利,仿佛能穿透屏幕看到那些造謠者的丑惡嘴臉。他沒回復,也沒刪消息,只默默把幾個發言最兇的ID截了圖,轉發到私聊窗口,附言:“今晚七點,老地方。”
小靈端著紅豆粥從廚房出來,她穿著樸素的圍裙,頭發隨意地扎在腦后。聽見阿飛在念群里的謠言,她皺了皺眉,眼神里滿是不屑:“誰會信這種話?”
“信的人不多,傳的人夠快就行。”陳風把手機倒扣在桌上,他的眼神堅定而冷靜,“有人不想讓我們‘運行’。”他的話音剛落,角落里那臺備用監測儀“嘀”了一聲,屏幕突然跳出亂碼,接著自動關機,就像是一個生命垂危的病人突然停止了呼吸。
“又來了。”阿飛翻了個白眼,熟練地拔掉電源重插,“這破機器比老年人機還脆。”他的語氣里帶著一絲抱怨,但手上的動作卻沒有絲毫停頓。
陳風走過去,沒急著開機。他蹲下身子,盯著電源接口,眼神專注得像是在尋找寶藏。他發現插頭邊緣有細微劃痕,像是被硬物撬過,痕跡很淺,但逃不過他的眼睛。
“昨夜誰來過?”他的聲音低沉而嚴肅。
“就我們三個。”阿飛說,“監控一直開著。”他的眼神里閃過一絲疑惑,不明白陳風為什么會這么問。
“調一下。”陳風說,他的語氣不容置疑。
傍晚五點四十,居民散盡,卷簾門緩緩落下,發出“哐當”一聲巨響,像是一聲沉重的嘆息。阿飛連上監控回放,快進到凌晨一點十七分。畫面里,一個戴鴨舌帽的男人翻墻進來,他的動作熟練而敏捷,像是一只靈活的貓。他熟練地撬開設備間后窗,進去不到三分鐘就離開,仿佛里面根本沒有什么值得他停留的東西。攝像頭角度偏,看不清臉,但那人左手扶墻時,手套滑落一瞬,虎口處一道彎月形舊疤清晰可見,那疤痕像是一道深深的烙印,刻在他的皮膚上,也刻在了陳風的記憶里。
“這疤……”小靈湊近屏幕,她的眼睛睜得大大的,充滿了驚訝,“王老板也有。”
“哪個王老板?”陳風問,他的眼神里閃過一絲警覺。
“康民藥房那個。”小靈指著畫面,“上次他送設備來,我幫他扶箱子,看見的。”她的聲音有些顫抖,仿佛發現了什么可怕的事情。
陳風沒說話,打開備忘錄,新建一條記錄。他的手指在鍵盤上飛快地敲擊著,眼神專注而冷靜。他先把時間軸列出來:手冊失蹤:今早9:30發現;備用機故障:中午12:15觸發;謠言爆發:中午12:00群內首發;監控拍到入侵:凌晨1:17。他用紅筆標出間隔——每起事件相距不超過12小時,像有人掐著表在走流程,精準得讓人害怕。
“不是偶然。”他低聲說,聲音里帶著一絲憤怒,“是節奏。”
阿飛盯著時間線,突然反應過來:“等等,手冊是印刷廠送的,設備是王經理送的,王經理和李哲……該不會是一伙的吧?”他的眼神里滿是震驚,仿佛不敢相信這一切是真的。
陳風沒答。他調出李哲的通話記錄截圖,又對比了謠言發布的IP跳轉路徑——三重代理,終點無法追蹤,但第二跳節點,和泰諾思當初發補充協議時用的中繼服務器,屬于同一集群。巧合太多,就不是巧合,這一連串的事情就像是一張巨大的網,將他們緊緊籠罩。
他合上筆記本,走到白板前,拿起記號筆,在“運行”旁邊畫了個圈,然后一條斜線劃過去,仿佛要將這一切陰謀都劃破。
小靈站在門口,手里捏著一張濕漉漉的紙片,是從后巷垃圾桶撿的。她的頭發被風吹得有些凌亂,眼神里帶著一絲緊張:“你看這個。”她遞過去。
紙角印著“能量穩定”四個字,被雨水泡得發皺,但能辨認出是手冊的頁腳。陳風接過,指尖摩挲著紙面。紙張紋理偏厚,是印刷廠特供批次,全市只有兩家機構在用。一家是康民藥房合作方,另一家,是李哲的調理站。他的眼神變得愈發冰冷,仿佛一座即將爆發的火山。
他把紙片夾進筆記本,抬頭看向監控屏幕定格的畫面——那個戴帽男子正翻墻而出,左手虎口的疤痕像一道未愈的判決,刺眼而醒目。
阿飛搓了搓臉,眼神里滿是焦慮:“接下來怎么辦?查他?”
陳風擰開筆帽,在白板上寫下兩個字:“等他。”他的眼神堅定而從容,仿佛已經勝券在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