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過多久,伏勝大搖大擺地踏入宮學。
其姿也,昂首挺胸,睥睨八方。
周青臣和淳于越這兩個大儒都解決不了的問題,要請他來解決,這不正是說明了,這兩人的學問不如自己?
“二位,到底是何問題,連你們都解決不了,還需要叫我來解決?”
“公子莫慌,吾既然來了,定然讓這問題水落石出……”
淳于越和周青臣笑瞇瞇地看著他,然后將問題說了出來……
一段時間后,伏勝垂頭喪氣地蹲在宮學門口,頭發散亂成了鳥窩狀,不斷地抓耳撓腮搖頭嘆氣。
他看向一旁同樣垂頭喪氣的兩人,不由得有些咬牙切齒。
用心何其險惡!
往日里,有什么好事不見你們來找我,如今有這樣的麻煩,倒是沒有忘了我。
真是寧愿不認識這兩個混賬!
但事到如今,也沒有什么好辦法,扶蘇公子還在宮學里面等著,目光黯然,小小的年紀就受到如此嚴峻的拷問,那血屠當真是不當人子!
周青臣兩人的目光始終看著伏勝,伏勝摩挲著下巴,目光深沉,“事到如今,合我們三人之力,恐怕是想不出這個問題來了。”
“不如……召喚大家一起來解決這個問題,如何?”
“善!”
周青臣和淳于越同時點頭,很是贊同這個想法。
于是,又是一段時間后,各方儒學官員相繼抵達宮學。
一開始來的時候,都是臉上帶著榮耀的神色。
然而用不了多久,就都變成了愁眉苦臉,面對淳于越三人,也是顯得有些幽怨。
于是宮學之中就出現了這樣一幕,扶蘇坐在宮學之中雙目無神。
而在他的周圍,一個個儒學大臣抓耳撓腮,唉聲嘆氣,在宮學之中不斷地翻看著各種典籍,想要找到某種破局之策。
可惜,這個問題對于趙誠這樣的人來說非常簡單。
但是對于注重仁義,以仁義為根本的儒士來說,卻非常之難。
無論如何作答,都相當于親手碾碎仁或者義的其中一方,偏偏他們還聽說,陛下下了命令,如果儒學解決不了這個問題。
就讓扶蘇去跟隨那血屠治軍。
諸多儒臣可都還指望著扶蘇好好學習儒學,等到上位之后,以儒學治國,到時候他們這些精通儒學的大臣官僚,自然就能夠得到重用。
一身所學,也能夠應用到大秦治國之中。
如今那血屠只以一個誅心之問,就已經讓扶蘇開始動搖。
若是真讓扶蘇去跟隨他去治軍,那還得了?
這是關乎整個儒學官僚集團未來前途的大事,他們越是想不出來,越是心急如焚。
如此抓耳撓腮,直到天都快黑了,討論也逐漸變得激烈,漸漸成了辯論。
到了后來,成了群儒舌戰,誰也說服不了誰。
此處的場景,自然傳到了宮中嬴政的耳朵里。
“陛下,宮學之中現在已經吵翻了天。”
趙高如此對嬴政說著。
嬴政眼中又是閃過一絲笑意,“哦?是因為趙誠那個車輿論?”
“正是,淳于越無法解決這個問題,又叫來了周青臣,周青臣也無法解決,于是叫來了伏勝。”
“如此一傳十,十傳百,朝中的儒學大臣,現在幾乎都聚集在宮學之中,為這個問題而犯難。”
“又因為長時間沒有答案,他們漸漸焦急起來,現在已經吵得很是激烈了。”
嬴政想著那副畫面,心中莫名覺得異常痛快。
這些儒學博士和官員倒也不是全然無用,但是卻也沒少給他添堵。
滿口沒有實際意義的仁義道德就不說了。
這些人更是以儒學教導扶蘇的名義,想要未來扶蘇秉持儒學治國。
嬴政對他們的心思一清二楚,他雖然不否認儒學的作用,但儒學的仁義治之并不適用于現在的秦國。
而且,這些儒士想的也不全然都是國家,還有許多都是私心。
若是扶蘇真的就這樣沉迷儒學下去,遲早會被他們給洗腦成了腐儒,到時候才是真的麻煩。
偏偏扶蘇本人也是傾向于儒學,這讓嬴政也無法施展強硬手段去阻止。
好在趙誠出現了,只用了一個問題,就讓這群儒士想破了頭也沒辦法。
真是痛快。
“那就讓他們想去,寡人倒要看看,他們有沒有本事解決趙誠提出的這個問題。”
“若是解決不了,那就讓扶蘇去跟隨趙誠治軍,不然總是優柔寡斷,滿口仁義,以后如何成事?”
趙高見縫插針道,“陛下,小公子胡亥近來學習獄法進境很快,而且聽說了趙誠上將軍的事跡之后,言語之中對大良造多有崇拜,不如讓小公子也去跟隨趙誠一段時日?”
嬴政極有識人用才之能。
趙高之所以能成為九卿之一的太仆,就是因為他在宮中展現出了強大的能力。
他原為趙國宗族遠支,因母在秦國服刑,其兄弟數人皆生隱宮。
后在宮內擔任雜役,因其精明強干,通曉法律,被秦王政提拔為中車府令。
但因為一次重大失誤,被上卿蒙毅依法查辦,認為依照秦律,應該定為死罪,趙高因此差點被弄死了。
好在趙高巧言令色,而且確實具有才能,才被嬴政赦免。
官復原職不說,之后短短幾年時間里接連升職,后來更是成為太仆。
又因為精通法學和刑獄,被嬴政安排輔導胡亥判案斷獄。
這人不但能力出眾,而且心思玲瓏機敏,極為擅長察言觀色,只用了很短的時間,就讓胡亥賞識和信任他。
而且在他的教導之下,胡亥也確實在判案斷獄之學上長進很快,讓嬴政很是滿意。
如今趙高已經深知嬴政賞識趙誠,而趙誠此人實力出眾,未來必然是秦國的一方巨擘。
如此一來,自然不能讓扶蘇先親近趙誠,胡亥也該跟上才是。
嬴政聞言,覺得胡亥這孩子雖小,卻比扶蘇要讓他省心的多了,于是便點頭道,“也好,他雖年幼,卻也該早點了解軍中之事。”
“就依此辦吧。”
“唯。”
……
“兄長,吾今日當真能夠見到大良造嗎?”
“可以。”
“兄長,聽說大良造這幾日都未曾見客,朝中大臣的邀請也是一律不回,我們真能見到他?”
“唉,蒙毅,這已經是你問的第八遍了。
早在陽城,二叔引薦阿誠的時候,我們便以兄弟相稱。
更何況滅韓一戰,吾與阿誠并肩作戰,共同出生入死,他怎會不見我,你就把心放在肚子里吧。”
蒙恬帶著蒙毅向著趙誠的宅邸走著,蒙毅面含激動,還有許多忐忑不安。
時不時搓搓手,時不時整理衣袍,顯得十分緊張。
這讓蒙恬哭笑不得。
自滅韓歸來之后,蒙毅一見到自己,就詢問這一戰的諸多細節,與傳聞對應之后,立刻表現出對趙誠的極大崇拜。
一連好幾日,都求著自己帶他去見見趙誠。
一開始蒙恬還以趙誠需要休息為由推脫掉,到了后來,實在被他煩得不行,只得提前帶著蒙毅來見趙誠。
趙誠累不累他不知道,這一戰他是真累啊,才休息了一日,就又跑了出來。
真是……
到了大良造爵府門前,蒙恬對著門房說道,“煩請通報一聲,蒙恬來見。”
“原是蒙恬將軍,爵爺吩咐過,來客皆不見,但若是蒙將軍來了,立刻請入府中。”
蒙武一笑,看向蒙毅,蒙毅已經是高興的快要跳起來了。
兩人步入正堂坐好,又有仆人奉上茶水糕點。
“蒙將軍稍待。”
又沒一會兒,有腳步聲沉沉接近。
蒙毅看去,當即呼吸一滯。
只見一巨大身影龍驤虎步而來。
八尺之軀如巍峨險峰,大氅獵獵若黑云壓城。
方一現身,這滿堂光線都好似暗了三分。
端的是頂天立地的霸王之姿!
再看其面容,那是面如冠玉,眉似開鋒,唇如斬鐵,燕頜崢嶸。
金冠下劍眉星目開合間,更有叱咤風云之威!
蒙毅當即就看傻了眼,如在夢中。
如此神姿絕世,在他的想象之中,蓋世英雄就該是如此形象。
甚至趙誠的出現,比他想象的還要威武霸烈數分!
一時間,就像是狂熱小迷弟一樣,局促不安地想要站起來迎上去,卻又緊張躊躇不敢上前。
“兄長,怎的不多休息幾日,今天就來找我了?”
趙誠見了蒙恬,一如既往地親切,他對于戰場和兵法的了解,大多都源自于蒙恬。
蒙恬對他,亦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在戰場上,更是曾以命相護。
是絕對的自己人。
蒙恬苦笑不已,“你當我不想多休息幾日,還不是這小子鬧著要我帶他來見見血屠閻羅的威風。”
趙誠看向一旁的局促少年,心中已經是有所猜測。
這少年看著十五六歲,面容與蒙恬有些相似,但卻要文氣一些,眉毛雖也濃,但卻多了幾分英氣,眼睛也是多了幾分機靈。
膚色更是比蒙恬白多了。
總的來說,蒙恬是沉穩忠厚,這少年則是要機靈活潑一些。
“來阿誠,介紹一下,這是吾弟蒙毅,現在在陛下身邊做事。”
“蒙毅,叫兄長。”
蒙毅激動壞了,立刻肅拜叫道,“兄長!”
趙誠拍拍他的肩,爽朗笑道,“弟。”
蒙毅當即臉色漲紅,激動不已。
蒙家三代為將,最為崇尚強者。
蒙恬當時初見趙誠時,尚且很是激動,那時趙誠不過初現崢嶸。
如今趙誠已是名傳諸國的滅國大將,一戰而軍功封就大良造之爵。
更是威震諸國的血屠閻羅。
如此傳聞之中的蓋世人物與他兄弟相稱,他如何不激動?
當下是不知道該說什么好。
看的蒙恬連連搖頭,“你小子平常口齒伶俐得很,我都說不過你,今天怎么半個字都憋不出來。”
蒙毅心念急轉,正想說些什么,又有府上家奴前來通報。
“爵爺,太仆趙高攜公子胡亥求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