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時錦給向陽村所有六十歲以上的老人,送去慰問品。
每人50斤大米,10斤豆油,5斤月餅,5斤蘋果。
除了村里姓周的老人。
鄉親們見裴家人并沒有因為周家這件事情,對村民們寒心,還給村里的老人送禮品,還這么大手筆,村里的老人都感激不盡。
領到慰問品的家庭喜笑顏開,村里姓周的老人都沒有領到。
不過沒有人怪宋時錦針對他們,全都跑到周金喜家門口罵他們家。
要不是孫梅想綁架裴家的孩子,現在他們也能領到禮品,而不是眼饞別人家。
一時間,周金喜家在向陽村成了過街老鼠。
……
裴家。
宋時錦刮了女兒的小鼻子一下:“是你把村里的老人都叫過去的?”
裴婷婷笑著說:“媽媽本來就打算在臨走的時候,給村里的老人送中秋禮品,我只不過提前告訴他們而已。”
董芳來串門,問出了心中的疑問:“你們家也沒有安裝電話,那天也沒見你們家人去大隊部打電話,是什么時候去派出所報的案?”
趙素蘭從桌子上拿來了一個大哥大:“用它打的,”
董芳稀奇道:“這是什么東西,跟電話也不像。”
趙素蘭介紹道:“這叫大哥大,是移動電話,有了它,只要是有信號的地方,都能打電話。”
董芳拿在手里,躍躍欲試。
趙素蘭說:“你打一個電話試試。”
董芳撥在趙素蘭的教導下,撥打了大隊部的電話。
那邊很快就有人接起來。
接電話的是村長,聽到老伴的聲音,很詫異:“你不是說去時錦家,這是跑到哪里了?”
董芳笑著說:“我就在時錦家。”
村長不信,掛了電話就來到了裴家。
看到老伴真的在,非常好奇。
董芳拿起大哥大問道:“我就是用這個給你打的電話,沒見過吧。”
村長笑著說:“這你可難不倒我,我去市里開會的時候,見過有大老板拿著這個,叫什么大哥大,老值錢了,要好幾萬。”
聽到趙素蘭說,購買這個大哥大花了近3萬元,董芳震驚不已:“3萬元錢都能蓋樓房了,這玩意還沒有磚頭大,竟然這么值錢!”
村長過來不僅是看大哥大,他來找宋時錦還有重要的事。
是為了給村里創收。
村里雖然每人都有地,糧食產量也多,但是交了公糧,剩下的糧食也賣不了幾個錢。
如今也不用像以前那樣,需要每天上工,農閑的時候,村里人不是打牌賭博,就是閑逛到處嚼舌根子。
村長就想把農閑的時間利用起來,讓村民們做點事,賺點外快。
宋時錦說:“做小吃投入少,來錢快,鄉親們若是不怕吃苦,去鎮上的工廠門口賣早餐,油條饅頭包子都可以。
不想辛苦起早的,就弄一個小推車,晚上去做燒烤炸串,我在京市就開了一條小吃街,生意很不錯,如果村民們想做,我可以給大家培訓。”
聽到宋時錦也做這個生意,村長當即就決定跟著她的步伐。
回去后通知全體村民,明天到大隊部來學習。
……
接下來的時間里,宋時錦在大隊部培訓大家做燒烤,做炸串,醬料和各種燒烤料,操作過程很簡單,萬物皆可烤,可炸,大家很快就上手。
另外宋時錦還教大家做關東煮,手抓餅、雞蛋灌餅,涼皮,等等。
村里周姓族人也想學,悄悄趴在大隊部的窗戶上偷聽教學。
宋時錦看到了,并沒有攆他們走。
周姓族人就讓家中的女人進去聽講。
周金喜也想要兒子進去聽講,結果被周姓族人聯合趕走。
村民們很快就在家上手做,做好了就拿來給宋時錦品嘗檢查。
大家都送來,每家品嘗一口,也吃得宋時錦和家人撐得受不了。
以至于,孩子們只要看到村民們往自家來,就趕緊溜。
……
天還沒亮,三名婦人騎著自行車,帶上工具食材出發去鎮上。
上午九點鐘,她們的家人就到村頭等著。
宋時錦說過,早餐時間段在八點鐘之前,過了八點就賣不動了。
最遲九點就該回來的幾位婦人,眼看著到了十點了,她們的身影還是沒有出現。
他們的家人不禁著急起來,出去賣早餐的是幾名女性,家人生怕在外面發生了什么不好的事,三家人趕緊去迎接。
半路上,就看到三位婦人滿臉微笑著騎著自行車回來。
看到咱家丈夫來,三人還好奇地問:“你們怎么來了?”
男人們詢問,她們為什么回來得這么晚。
一位婦人笑著說:“大家都沒見過手抓餅,雞蛋灌餅,小餅夾肉,都很稀奇,今天正好是周末,廠里的工人排著隊來買,一直把所有的材料都做完了,我才回來。”
其他人也是這種情況。
男人們聽了,喜道:“都買完了,豈不是賺了很多錢。”
幾位婦人去裴家匯報今天的成果。
得知所有人帶去的食材都賣完了,宋時錦說,以后可以多帶一些食材,等廠里的工人上班后,再去集市上賣,就賣給那些做生意的小商販。
幾位賣早餐的婦人成功了,村里其他人就有了信心,當天下午,各家的燒烤攤和炸串攤也出發了。
晚上十點,這些人也回來了,看到他們臉上的笑容,就知道收獲不小。
看到了甜頭,次日,村里很多人也著手做點小吃生意。
宋時錦提醒村民們,做小吃不僅食材要新鮮,服務態度要好,同行之間也不要惡意競爭,這樣生意才會長久。
大家都牢記宋時錦的話。
就這樣,整個向陽村的青壯年,不是去賣早餐,就是趕集賣涼粉涼皮,或者去賣燒烤炸串,村里除了老人和孩子,大家都在做生意賺錢。
董芳也心動了,帶著兒媳婦去賣水餃。
婆媳二人干凈利索,早市現包的餃子都趕不上客人吃。
見生意這么好,來回趕路耽誤時間,董芳干脆在鎮上租了一間房,開了餃子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