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時,走到巷子里,發(fā)現(xiàn)方家的兒子方滿倉一直站在門口,也不進去,看到謝酒兒出現(xiàn)在巷子出口,面上閃過一陣欣喜。
謝酒兒走到跟前,方滿倉立刻伸出手:“酒兒妹妹,這個送給你。”
謝酒兒看著他滿心歡喜的拿著一塊淺綠色的布料,一臉期待的樣子:“你這是做什么,我不需要這個的。”謝酒兒扶額,不知道方滿倉想干啥。
“我沒有別的意思,我就是想送給你,你皮膚白,這綠色的布料給你裁剪衣服,肯定很襯你。”
方滿倉見謝酒兒遲遲不接,磕磕絆絆的解釋著。
“你的好意我心領(lǐng)了,但真的不需要,謝謝。”
謝酒兒說完,就準(zhǔn)備轉(zhuǎn)身走人,方滿倉見狀,也急了,一把將手里的布料塞到謝酒兒的手里,就進了門。
謝酒兒盯著手里的布料哭笑不得,想著先拿回家,尋著機會了給他再送回去,恰巧碰上最里面的劉嬸出來:“酒兒回來了。”
“嗯,劉嬸這么晚了還要出去嗎?”
“是啊,我家閨女明天一早就回來了,我去買些吃的。”
劉嬸說起自家閨女,滿面笑容,二人隨口寒暄了兩句,謝酒兒就進了門。
晚上謝酒兒迷迷糊糊的都快睡著了,突然聽到隔壁的爭吵聲:“到底是你給的,還是她哄著跟你要的。”
“我都給你說了,是我主動給人家的,你再別去要了行不行,我求你了娘。”
方滿倉滿是不耐的聲音透過高高的院墻傳到了謝酒兒的耳朵里。
“小蹄子,她使了什么手段,讓你把娘的布料送給她,我都沒衣服穿,好不容易攢著買了些布,你轉(zhuǎn)身就送人了,方滿倉,我是你娘,你有沒有心?”
方氏罵到最后,語氣中已經(jīng)是哭腔。
第二日一早,謝酒兒出門時,特意帶上布料,敲開了方家的大門:“誰啊,大清早的,敲什么敲?”
打開門一看是謝酒兒,方氏剛想罵,謝酒兒就將手里的布料塞了進去:“昨天晚上方滿倉塞到我手里就跑了,我都沒來的急還給他,還有,我們家不缺這點面料,我也沒有哄騙你兒子,我倆不熟,希望你下次不要大吼大叫的冤枉別人。”
謝酒兒說完,也不等她答復(fù),直接走人了。
方氏盯著謝酒兒身上那件藕色衣衫出神:“這妮子腦子活,會來事,滿倉這臭小子,也不早點說。”
回去后,方氏也不找周氏的麻煩了,周氏接下來的幾天賣包子時耳根子可算是清凈了些。
只是還沒舒坦幾天,已經(jīng)大著肚子的二丫又尋著味兒粘過來了:“二嬸,我實在餓的招不住了,你就看在孩子的份上,給我給點吃的吧!”
周氏看著她二話不說,撲通一聲就跪在自己面前,心里沒來由的一陣反感。
“這么快就找過來,是忘了上次是怎么罵我的嗎?想吃包子的時候,我就是你二嬸,吃完包子,翻臉不認人時,我就是和你爹一樣黑心爛肺的。
我在乎的不是那兩個包子,是我明明給了你吃的,你還當(dāng)眾跪著讓人指責(zé)我,如今,我也沒什么好顧及的,你自求多福吧!我的包子還沒多余到隨便給人送的程度。”
周氏說完,直接背過身去,看都不愿再看二丫一眼,如今,她大了肚子,那個男的也不再像以前一樣,天天守著,怕她跑了。
縣里有很多活計,二丫這個情況,想正兒八經(jīng)的拿個工錢,有點懸,但隨便找個地方,打點零工,給自己混一口吃的,完全不在話下。
可她什么也不想,什么也不做,每隔幾日,總是跑到周氏這里鬧上一場,周氏也寒了心了,現(xiàn)在不差幾個包子錢了。
如果,二丫本本分分,她不介意每天給她給點吃的,但想起前段時間陰狠的目光,還是算了吧!
連著吃了幾天的東西,就一天沒給,以前二嬸長二嬸短的人就開始對她惡語相向,可見,這丫頭心里也不知道感恩,這會兒不管她的死活,周氏一點心里負擔(dān)都沒有。
“好,我這就回村里去,你們娘仨如今是風(fēng)光了,我爹什么性子我還能不知道嗎?他如果知道你們有了賺錢的營生,是絕不會和你們分家的,我回去告訴我爹,讓你看看,到底是我難纏還是我爹難纏。”
二丫踉踉蹌蹌的起身,回了巷子,回村的路遠著呢,就算要走,也要吃些東西墊一下肚子才能走。
晚上謝酒兒回家時,家里放著一盤子又大又圓的橙子,可把謝酒兒給驚奇壞了:“娘,這個季節(jié)哪來的水果?”
周氏見謝酒兒回來,連忙切開兩個橙子遞到她跟前:“最里面你劉家嬸子送過來的。”
謝酒兒想起她前一天晚上碰見她出門買東西:“是她們家姑娘回來帶的?”
周氏點點頭:“人家當(dāng)家的和孩子大伯都在鏢局,厲害著呢,今兒個一大早,劉家姑娘和她大伯就來了,帶的東西多,動靜還挺大的,我們吃晚飯的時候,你劉嬸子得空就給咱們送來了一盤橙子。”
謝酒兒點點頭:“咱也不能白要人家的東西,回點什么好呢?”
周氏搖搖頭:“我已經(jīng)想了個把時辰了,也沒想好送個啥,人家家里條件好,啥也不缺,一時半會兒的,娘也不知道能給人送個什么合適的?”
“反正是鄰居,以后日子還長著呢,我們先看看,想好了再送。”
謝酒兒吃了一口橙子,真甜,來這里這么久了,她都沒正兒八經(jīng)的吃過個水果,這個橙子吃的又勾起了以前的生活,如今,只能每日待在后廚累成狗了。
“哦,對了,娘,你有沒有興趣支個小攤子,做點別的吃食?”
謝酒兒看天氣暖和,播種的季節(jié)都過了,縣里來來往往的人一日多過一日,想起自己老早之前的打算。
“娘啥都不會啊!這包子餡兒都還是你教著做的,娘還能做什么吃食?”
“我說的這個比包子還簡單,我們每日備好調(diào)料和菜、肉之類的,找些小竹簽,將菜串在竹簽上,按串的數(shù)量收錢,做法也很簡單,將客人選好的菜放在鍋里煮,熟了后撒上我們準(zhǔn)備的各種調(diào)料和鍋里的湯汁就好了。”
謝酒兒想起麻辣燙,饞的口水直流,現(xiàn)在有了本錢,她們只在外面擺攤,不租鋪面,花不了多少錢,完全可以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