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是飲茶還是飲酒?”
吳銘接過食單,頭也不抬地回答:“無須茶酒,我們只是來吃些點心。”
這份食單一看就是用雕版印出來的,品類倒是齊全:果子蜜餞、時鮮菜蔬、下飯下酒、蒸作從食、涼水熱粥……雖是正店末流,卻也絕非尋常小店能夠碰瓷的。
其實來之前,李二郎早把狀元樓的拿手菜和價碼說得門兒清,要點什么菜吳銘心里早有盤算。
可這會兒盯著食單上那些稀奇古怪的菜名,說實話倒像在猜燈謎,十個里有五六個摸不著頭腦,反教他起了興致,心想改日得空,可以再來探幾次店。
過不多時,大伯取來餐具,呈上茶壺一只、盤盞三副、小菜五碟:不過是些棗子、蜜餞、酸菜之類,分量不多。
這些小菜不消客人索喚,每桌必上,賣一百文足陌,算是進店默認的低消。
菜本身不值幾個錢,貴重的是餐具,盤盞碗碟皆是銀質,單這三套餐具就值上百兩銀子。
吳銘指著食單問道:“這荔枝腰子,可是用荔枝炒腰子?”
“客官說笑了,荔枝產自蜀地和嶺南,東京焉有?乃是將腰子切作荔枝形,此為小店掌勺鐺頭的獨門秘技,別的地兒吃不到。”
果然。
吳銘聽李二郎提起時,就猜測這荔枝二字指的應是荔枝形花刀。
至于獨門秘技云云,以前或許是,現在不是了。
“用的可是豬腰子?”
羊腰子沒必要改花刀,也不可能只賣一百文一份。
“正是。客官若想吃羊腰子,不妨來一道鹽醋腰子,這可是宮廷御菜……”
吳銘瞄一眼價格,三百文!
立刻打斷吟唱:“來個荔枝腰子,再來個肉鲊。”
吳銘說罷,將食單遞還給對方。
大伯面上的笑意立時凝在眉梢:“三位貴客僅點兩味?”
“不可?”
“倒也無不可……諸位稍候。”
大伯收了食單,自往灶房報菜不提。
李二郎拎起茶壺斟茶,甫一入口便皺眉啐道:“什么鳥正店!這茶湯還不如咱家熬的釅!”
看得出來,因方才進店時的冷遇,二郎肚子里仍憋著火氣。
吳銘舉盞輕啜,二郎說得不錯,狀元樓的高端茶暫且不論,至少這免費的茶水,確實不如吳記川飯的大麥茶濃香暖胃。
忽然間,門外劃過一道電光,金蛇掣電裂云而下,將昏暗的街道照得慘白如晝!
吳、李二人同時發出驚呼。
“怎的?”
謝清歡背門而坐,正要轉頭,突然“轟隆”一聲!炸雷好似貼著屋檐滾下來,震得窗紙都在哆嗦!
“啊呀!”
她驚叫著跳起,衣袖掃翻茶盞,潑得青磚地上滿是褐黃茶漬。
此時已是雨聲叮咚,初如箭鏃擊瓦,俄頃化作萬千玉珠迸濺。
“落雨嘍!”
巷陌街衢里響起一聲嚷,但見行人疾走,油傘翻飛,販夫收擔,草鞋濺水,候在狀元樓外的閑漢頃刻星散。
轉眼間,雨幕如簾,斜侵檻窗。
一眾大伯立時關窗,點上燈燭。
勁風盈門,庭前垂柳亂舞,酒旗獵獵翻卷,滿室銅燈搖曳,白雨跳珠亂入。
此情此景,怎么形容呢,有點燭光晚餐的意思了,雖然不如現代餐廳亮堂,卻別有一番趣味。
大伯走至近前詢問:“三位可要移席?”
吳銘擺擺手:“挪一挪桌子即可。”
穿堂風吹著相當愜意,只要不被雨濺到就行。
三人起身,將方桌移至墻邊。
尚未落座,忽聞門外疾跑聲、水花四濺聲,抬頭看去,四個青衿書生兩兩共傘倉皇奔進店內,袍角盡濕,猶自嬉笑:
“晦氣!這雨來得忒急!”
“幸得子中兄備傘!”
邊說邊整理衣冠,其中兩人將油紙傘收攏擲入門邊竹簍。
李二郎冷不丁道:“掌柜的,這四位相公的傘跟咱店里的傘是同一款。”
吳銘倒沒注意,仔細一看,還真是,不禁笑起來:“許是在同一家傘鋪買的。”
他以前和別人撞過衣服撞過鞋,沒想到頭一回撞傘竟然發生在宋朝。
大伯早堆起十二分笑意迎將上去,引著眾書生徑往二樓雅閣。
雨幕阻了客流,出菜便利索。
不過一盞茶的工夫,荔枝腰子已盛在銀盤中端來。
“咦?!”
謝清歡立時瞪大了眼,箸尖虛指盤中腰花,驚道:“這……斜刀取勢、推刀定形、剞刀生紋,這分明是師父教我的刀法!”
吳銘夾起一塊腰花細細端詳兩眼,頷首道:“的確是中午教你的荔枝形花刀。”
李二郎心頭劇震,吳記川飯不曾賣過肝腰合炒,他此時方知掌柜的竟也會使狀元樓掌勺鐺頭的獨門秘技!
謝清歡更是兩眼生光,她只道中午學的是尋常刀法,哪知竟是正店掌勺鐺頭的看家本領!
到底是灶王爺下凡,師父不過信手拈來,便是他人的獨門秘技,端的不同凡響!
吳銘并未留意二人的神情變化,他的注意力全在這道荔枝腰花上。
雖然切法別無二致,做法卻和川菜里的火爆腰花、肝腰合炒截然不同。
從賣相上便可見一斑,不見紅綠鮮亮的辣椒,唯有醬色的腰花和翠綠的……這不是芫荽么?
吳銘夾起一片綠葉子菜品嘗。
還真是。
這樣看來,比起火爆腰花和肝腰合炒,這道荔枝腰子的做法更接近魯菜里的芫爆豬腰。
吳銘使勁吸了吸鼻子,濃郁的醬油香氣和淡淡的酒氣立刻溢滿鼻腔。
配菜只有芫荽,或者叫香菜,佐料似乎只有姜蔥蒜。
不愧是正店的掌勺鐺頭,竟然還勾了芡,用的應是小麥淀粉,因黏稠度較低,致使芡汁稀薄透亮,沒能完全掛上糊,但有這個意識已是非同一般。
至于味道——
三人相繼動筷,夾起腰花送入口中。
李二郎面有饞色,謝清歡秀眉微蹙,吳銘神情如常。
師徒倆對視一眼。
廚師不僅要會做菜,還要有品鑒食物和逆向復刻的的能力。
吳銘決定考考他的開山大弟子:“且不論味道好壞,你可否說出這位掌勺鐺頭用了哪些調味料,這道菜的大致做法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