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這種表面的平靜背后,隱藏著雙方的相互忌憚。
陳向北擔心自己的行動會影響到鬼子的發展方向,而鬼子則因為陳向北手中握有人質而不敢輕舉妄動。
在這段時間里,老頭子多次催促同盟軍出兵南下,支援其他戰區。
然而,陳向北卻總能以各種理由巧妙地搪塞過去了?
在向北的所有布局中,他最為得意的當屬山東的經濟發展。
這一決策的高明之處,在抗戰初期就已初露端倪。
當時,法幣尚未貶值,而向北卻果斷地廢除了山東地區對法幣的使用。
這一舉動雖然在當時引起了老百姓的諸多抱怨,但如今看來,陳向北的這一決定無疑是極具遠見卓識的。
同樣是 100 法幣,在抗戰初期,其購買力足以購買一頭牛。
然而,時過境遷,如今同樣的 100 法幣,卻只能買到一只羊。
這巨大的落差,充分顯示出法幣的貶值速度之快。
不僅如此,政府制造的法幣數量也在急劇增加。
抗戰初期,法幣的發行量僅為 14 億,但如今卻已飆升至 150 億。
短短時間內,法幣的發行量整整增加了 10 倍之多!可以想象,這種趨勢持續下去,向北記得前世抗戰勝利之時, 100 法幣連一只雞都難以買到了。
更糟糕的是,如果等到老頭子最終撤出大陸,那么 100 法幣恐怕只能買到區區兩粒米而已。
如此嚴重的通貨膨脹,無疑會給社會經濟帶來巨大的沖擊和破壞。
法幣的貶值程度簡直令人瞠目結舌!這意味著全國民眾所擁有的財富,在這十年間經歷了巨大的縮水。
然而,與全國其他地區相比,山東民眾的情況卻有所不同。
即使他們自抗戰以來一直沒有收入,但由于貨幣貶值的影響,他們的財富對比全國民眾來說,可以說增加了十倍之多!
這種情況使得山東民眾對陳向北充滿了感激之情。
畢竟,在如此艱難的時期,他們的財富能夠得到一定程度的保值,這無疑是一種難得的幸運。
民眾們對于陳向北的政策的支持,從而加快了這一地區貨幣改革的步伐。
這不僅進一步證明了山東各項政策的成功,更讓人們看到了這些政策給百姓帶來的實實在在的好處。
因為百姓們都分到了田地,而且向北還免除了賦稅,這無疑減輕了他們的生活負擔。
雖然說百姓們還不能完全達到豐衣足食的程度,但至少在同盟軍管轄的區域內,他們不用再為溫飽問題而擔憂,不會餓肚子了。
與此同時,同盟軍的不斷擴軍,以及香北集團和外來企業大量的用工需求,也給山東的就業市場帶來了巨大的變化。
一時間,山東竟然沒有了所謂的失業率,甚至出現了用工緊張的趨勢。
這種情況對于那些想要尋找工作機會的人來說,無疑是一個極具吸引力的因素。
也正因如此,大量的人口開始涌入山東,希望能夠在這里找到一份穩定的工作,過上更好的生活。
然而,就在這個時候,一個令人擔憂的消息傳來:豫東地區已經有一部分人開始進入山東逃難了。
而這,似乎提前預示著明年的大饑荒正一步步走來。
據向北前世了解,明年河南遭遇了嚴重的大旱,夏秋兩季大部分地區都絕收了。緊接著,又遭遇了蝗災,全省 各縣都受到了饑荒的影響。
這一連串的天災,使得河南的百姓們生活陷入了極度的困境,他們不得不背井離鄉,前往其他地方尋找生路。
再加上當時政府不僅對災區人民的苦難視若無睹,毫無憐憫之心,甚至變本加厲地在災區強行征收軍糧,這種雪上加霜的行為導致災情愈發嚴重,最終釀成了餓死 300 多萬人的慘禍。
然而,這一世的向北絕對不會讓這樣的悲劇再次上演。
他深知糧食對于受災群眾的重要性,于是果斷采取行動。
一方面,他積極從國外進口大量糧食,以緩解國內糧食短缺的困境。
另一方面,他派遣專人前往河南地區各縣進行宣傳,向當地百姓如實介紹山東的真實情況。
山東地區擁有巨大的用工需求,這對于那些在河南無法維持生計的人們來說,無疑是一個希望的曙光。
向北特別強調,凡是帶領家眷一同進入山東的河南籍人員,當地政府將每月每人給予 5斤糧食的補貼。
而且,如果每個家庭中有一名成員能夠找到工作,那么全家吃飽飯肯定不成問題。
這個消息一經傳開,猶如久旱逢甘霖,讓無數飽受饑餓折磨的河南家庭看到了生存的希望。
一時間,人們紛紛收拾行囊,拖家帶口地踏上了前往山東的遷徙之路。
這股遷徙潮不僅為受災群眾提供了一條生路,也在無形中為明年可能到來的災害減輕了壓力。
向北心中暗自估計,隨著時間的推移,等到明年,恐怕會有更多的家庭因為無法忍受河南的災情而逃往山東。
在這半年時間里,向北不辭辛勞地對其旗下的八十多家企業進行了重點視察。
這些企業分布廣泛,涵蓋了眾多領域,包括船舶改造廠、發電廠、鋼鐵廠、油田、石油冶煉廠、飛機制造廠、汽車制造廠、軍工廠、化工廠、水泥廠、醫藥企業、煤礦、軍隊日用品制造廠以及軍用罐頭廠等等。
除此之外,向北還大力發展教育事業,投入巨額資金建設了眾多學校,涵蓋了各個領域和學科。
其中包括齊魯航空學院,專注于培養航空領域的專業人才。
齊魯海軍學院,致力于培養優秀的海軍軍官和技術人才。
齊魯醫科學院,為醫學領域輸送專業的醫療人才?
齊魯陸軍學院,著重培養陸軍軍事人才。
以及綜合性的齊魯學院,提供廣泛的學科教育。
為了確保這些學校能夠擁有一流的教學質量和師資力量,向北不惜重金,在全國乃至全世界范圍內聘請了大量優秀的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