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錄用鄭儀同志為江東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工作人員的通知
鄭儀同志:
根據《華夏公務員法》及江東省年度公務員考錄工作有關規定,經筆試、面試、體檢及政審考察等程序,決定錄用你為江東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工作人員。
錄用單位:江東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錄用崗位:發展規劃處四級主任科員
清晨八點整,鄭儀站在江東省發改委大樓前。
巍峨的灰色大樓莊嚴肅穆,國徽在朝陽下熠熠生輝,門前武警站姿筆挺,神情肅穆。
他整理了一下深藍色西裝的領口,確認胸前的黨徽端正無誤,邁步走入大廳。
“您好,請出示證件?!?/p>
鄭儀將入職通知和身份證遞給前臺工作人員,工作人員核對后,遞給他一張臨時通行證:
“七樓人事處報到,臨時卡三天內換成正式工作證?!?/p>
“謝謝?!?/p>
電梯上行時,鄭儀透過玻璃幕墻俯瞰城市全景,江流如帶,高樓林立。
這一視角下,整座城市仿佛成了一幅等待規劃的藍圖。
人事處的流程很簡潔,簽了幾份文件后,工作人員遞給他一份材料:
“發展規劃處在九樓東區,吳處長已經打過招呼,您直接過去就行?!?/p>
推開發展規劃處的玻璃門,辦公區已經忙碌起來。
電話鈴聲、鍵盤敲擊聲、低聲交談聲交織在一起。
門邊的女科員抬頭:
“您是?”
“鄭儀,今天報到?!?/p>
女科員恍然:
“啊,鄭科長!吳處長交代過了,我帶您去辦公室?!?/p>
她口中的“科長”讓鄭儀微微一怔。
穿過開放式辦公區時,不少人抬頭打量,眼神中有好奇,也有審視。
“這是您的辦公室?!?/p>
女科員推開一間小辦公室的門。
“原來堆放資料的,上周剛收拾出來?!?/p>
十平方左右的空間,木質辦公桌,電腦,文件柜,會客沙發,雖然簡單但一應俱全。
在省直機關,新人有獨立辦公室是極少數待遇。
女科員解釋道:
“馬處長特意安排的?!?/p>
鄭儀會意,馬明遠,那位改革派副處長。
剛放下公文包,辦公室門被敲響。
“進?!?/p>
一位三十五六歲的男子推門而入,濃眉大眼,身材魁梧,走路帶風:
“鄭儀同志吧?我是馬明遠。”
鄭儀立刻起身握手:
“馬處長好。”
馬明遠爽朗一笑:
“別這么正式,咱們處不興這套?!?/p>
他隨手關上門。
“王部長讓我關照你,怎么樣,辦公室還滿意嗎?”
“超出預期,謝謝領導?!?/p>
“什么領導不領導的,”
馬明遠擺擺手。
“你既然分到我這條線,就是自己人?!?/p>
三言兩語間,馬明遠直接亮明立場,他將鄭儀視為改革派的自己人。
“今天先熟悉環境,明天上午有個新能源項目的研討會,你也參加?!?/p>
馬明遠走到門口又回頭。
“對了,中午處里給你接風,老吳安排的?!?/p>
他口中的“老吳”自然是吳文韜處長。
馬明遠走后,鄭儀站在窗前沉思。開局比他預想的順利,但馬明遠如此高調的示好,反而會讓他成為眾矢之的。
鄭儀剛整理完辦公桌,一陣輕微的敲門聲響起。
“請進。”
門被小心地推開,一位戴著黑框眼鏡的年輕人走了進來,手里捧著一摞文件。
“鄭科長,我是處里的林海,負責資料室?!?/p>
年輕人聲音不高。
“吳處長讓我把這些送給您過目?!?/p>
鄭儀接過文件,最上面是一本藍色封皮的《江東省十四五規劃綱要實施方案》。
“謝謝,放著吧?!?/p>
林海卻沒有立刻離開,而是猶豫了一下,從懷里抽出一個牛皮紙信封:
“這個...馬處長說單獨給您。”
信封沒有封口,鄭儀抽出里面的文件,是《新能源產業布局規劃(草案)》的初稿,上面密密麻麻標著紅筆批注。
“馬處長說,研討會前您先看看,有個準備。”
林海壓低聲音。
鄭儀點頭,將文件收入抽屜。
林海見狀,明顯松了口氣,轉身離開。
等辦公室門再次關上,鄭儀才仔細翻閱起文件。
這份新能源規劃草案相當激進,計劃五年內關停全省30%的煤電產能,轉而扶持光伏和風電,而首批試點企業名單中,新誠集團赫然在列。
但真正引起他注意的是紅筆批注。
尖銳的質疑,直指某些企業的技術資質和背景。
有幾處甚至直接標注“周慕云?”的問號。
顯然,處內對這份規劃爭議很大。
他拿起內線電話,撥通了林海的號碼:
“林科員,能否把近三年我省能源項目的審批情況也送過來?”
不到十分鐘,林海就抱著厚厚一摞檔案回來。
這次他放下文件后主動詢問:
“鄭科長還需要什么資料嗎?我對處里的文件比較熟……”
鄭儀抬頭看他一眼,突然問:
“你是哪個學校畢業的?”
“江……江東理工大學,能源動力專業?!?/p>
專業對口,卻被安排在資料室。鄭儀心里有了數:
“學能源的怎么在管資料?”
林海苦笑:
“當初考進來時說是專業對口,后來...”
他沒說完,但意思很明顯,沒有背景的專業人士,往往被邊緣化。
鄭儀不動聲色地打量著眼前的年輕人。
林海約莫二十六七歲,鏡片后的雙眼帶著一絲局促。
“說實話,鄭科長?!?/p>
他推了推眼鏡。
“咱們省的能源結構轉型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p>
這話說得懇切,不似作偽。
鄭儀端起茶杯抿了一口:
“怎么講?”
“我省煤炭依賴度高達68%,遠超全國平均水平?!?/p>
林海像是終于找到傾訴對象,語速不自覺地加快。
“但這些年我們批了多少光伏項目?真正落地的還不到三成?!?/p>
“為什么?”
“地方保護主義!”
林海脫口而出,隨即意識到失言,急忙壓低聲音。
“煤企是很多地方的財稅支柱,誰愿意自斷臂膀?”
鄭儀若有所思。
眼前的年輕人雖然被邊緣化,卻正好成了旁觀者清的角色。
在機關里,這種被冷落的“技術型”科員往往掌握著最真實的一線信息。
“這份新能源規劃,你怎么看?”
鄭儀指了指文件。
林海一怔,猶豫道:
“這…不太方便…”
“就當私下交流?!?/p>
鄭儀語氣平和。
“我剛來,需要專業人士的意見。”
或許是鄭儀這種平等的態度打動了他,林海終于開口:
“規劃方向是對的,但試點企業選得有問題?!?/p>
他指著新誠集團的名字。
“這家公司根本沒有能源行業經驗,突然轉型做光伏,明顯是……”
他突然剎住話頭。
鄭儀放下茶杯,恰到好處地結束了這個話題。
“謝謝你的建議,很有參考價值?!?/p>
他站起身,主動伸出手。
“以后還得多請教。”
林海受寵若驚地握了握,離開時腳步明顯輕快了幾分。
看著關上的門,鄭儀若有所思。
在機關里,像林海這種專業過硬卻不懂人情世故的年輕人,往往只能止步于科員,就像前世的自己那般。
而原因其實很簡單,就是沒有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