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兩根細長的樹枝削尖,衛詡把處理好的前肢連扎帶纏串了上去。
青蛙的前肢相較后肢而言要小很多,這也注定了上面不會有多少肉。
鑒于沒有用明火烤肉的經驗,一切只能試著來,因此他打算先拿前肢練練手。
先是將兩根Y字型的樹枝砍成差不多的高度,分別插入營火兩側的土地。接著再把串好的前肢搭在兩根樹枝的分叉上,一個簡易燒烤架就搭好了。
灼熱的火舌舔舐著青蛙的前肢,衛詡坐在火前神情緊張。一方面擔心烤過頭把肉烤糊了,另一方面還得提防樹枝先一步被點燃。
雖說烤制之前先在樹枝上撒了水,但他很懷疑這是否有效。
稍微轉了幾下樹枝,以確保蛙腿受熱均勻,估摸著時間差不多了,衛詡小心翼翼地試著拿起樹枝。
“嘶——好燙。”
甩了甩手,抓一把草墊在手上才敢拿起。
烤后的蛙腿并沒有像印象中的燒烤那樣泛著油光,反而顏色比之前還要深上幾分。這倒也是正常現象,放在火上烤的時候不僅沒刷油,而且還是明火烤制,不糊就不錯了。
還是趕快嘗嘗味道吧。
稍微吹了吹,一口咬下,入口的第一感覺是香,是這些天令他魂牽夢繞的肉的味道。
第二感覺則是硬,縱使是衛詡這樣的一口好牙咬起來也有些費勁。
可能是沒刷油,也可能是火候大了點,把水分都烤干了;總之不管出于什么原因,衛詡只覺得自己的期待落在了空處。
這么柴的烤蛙腿,就算烤肉前沒刷油的他有百分之九十九的錯誤,這不長肥肉的青蛙難道就沒有那百分之一的錯誤了嗎?
費力地嚼著蛙腿,這又硬又柴的瘦肉不出意料得寡淡無味,而且可能是沒有蔥姜去腥的緣故,肉里始終帶著點淡淡的腥臭。
要是有鹽就好了,起碼能讓肉的鮮味稍微出來點。
有時候衛詡覺得鹽這種調味料真是神奇,只要稍放一些就能讓食物中的鮮味放大數倍,而嘴里這沒放鹽的蛙腿嚼起來像塊丟水里泡軟了的木頭。
前肢很小,只有幾口的分量,這次的重頭戲還是在于后肢。
有了上次的經驗,衛詡仔細觀察著肉的顏色變化,感覺火候差不多了,輕輕拿起。
【熟蛙腿】
【饑餓: 12.5】
【生命: 1】
還不錯,兩根后肢加起來那就是25饑餓和2點生命,今晚再吃一根胡蘿卜,剩下兩根還能留給明天當早飯。
只是不知道這胡蘿卜能不能烤來吃。
一頓折騰過后,衛詡用樹枝夾起一根稍微變形的胡蘿卜。
【烤胡蘿卜】
【饑餓: 12.5】
【生命: 3】
烤熟的胡蘿卜可以多回復2點生命值,而且口感也變軟了一些。只是表面有些地方略微發黑,可能是表面的糖分焦糖化的緣故,當然也不排除糊掉的可能。
吃烤糊的食物似乎會致癌?衛詡以前在電視上看過這個說法,不過這也才吃這么點,就算有影響也是微乎其微。
至于味道方面,只能說有點怪,比直接吃更甜一些,至少算不上難吃。
吃熟食的感覺就是不一樣,要是有鍋的話就更好了,屆時把肉和胡蘿卜放一起燉成一鍋湯,味道一定很不錯。
吃飽喝足,衛詡拿出準備好的木頭。
今天上午的收獲中,2份木頭和3份草被做成了眼前的營火,因此現在還剩22份木頭和3份草。其中2份木頭要留著與剩下的草做成營火,因此可供使用的木頭還有20份,就算制作的成功率再低,也夠湊出6份木炭了。
按照他在書上見過的制作方法,制作木炭通常需要把木頭放在鍋或者鐵罐子里燒,將木頭里的水分燒干。然而他現在既沒有鍋,也沒有鐵罐子,因此只好采用最傳統也是最麻煩的制作方式。
先是預支了明晚的材料做出新的營火,接著再挖出一些土,倒水保證土壤濕潤。
把濕土輕輕蓋在營火上方,只留一個開口讓火繼續燃燒,這是為了確保火勢不會過猛。再將6份木頭繞在火堆外圍,利用火堆的熱量來慢慢碳化這些木頭。等木頭表面發黑,就該蓋上濕土,以減少氧氣進入了。
這是一項漫長的工程,衛詡已經做好了打持久戰的打算。
于是隨著夜色漸深,已經記不清打了多少個哈欠,終于才完成制作木炭最麻煩的步驟。
接下來只需要熄滅營火,等待木炭自然冷卻就好了。
-----------------
再次睜眼已是天亮,昨晚的木炭燒制十分順利,6份木頭成功換來了6份木炭,為他省下許多資源。
下一步就該收集石頭了。
衛詡啃完一根胡蘿卜,提起鶴嘴鋤便離開基地。
這附近的巖石并不多,大多是零星分布,好在他昨天處理青蛙尸體時有注意到附近有個小型的巖石聚集地。
他的方向感一直很好,很快站在巖石之前,舉起了手中的鶴嘴鋤。
說是巖石,實際敲起來卻并非想象中那樣鐵板一塊。
巖石的表面存在著許多裂紋和溝壑,其中一些一看就不太結實的地方甚至是由砂土構成,輕輕一敲便成堆落下。
還好,沒想象中那樣結實,原本衛詡都抱著胳膊被震麻也在所不惜的想法,打算拿鶴嘴鋤和石頭來一場狠狠的硬碰硬。
結果沒想到,假想敵的強度怎么也得是花崗巖級別,實際真上手了也就一塊磚頭左右的硬度,要是薄一點說不定還能有人拿來表演胸口碎大石。
巖石內部的確是堅硬的部分存在,而大部分巖石則是充當所謂“連接處”這樣的定位,只要用力敲上幾下,就會斷裂開來。
如果沒猜錯的話,自己需要的正是其中堅硬的那些部分。
隨著叮叮當當的敲礦聲,原本高大的巖石被衛詡敲得只剩五個碎塊,費力敲去表面的巖石,衛詡打開制作欄查看自己的收獲。
這五個碎塊里,其中有3塊是做鍋需要的【石頭】,還有2塊是先前拿來制作斧子和稿子需要用到的【燧石】。
雖然不及想象中那樣辛苦,卻也是個力氣活,為了烹飪鍋,衛詡干勁十足地瞄準了其它巖石。
腳邊的石頭逐漸增加,燧石也收獲了不少。忽然隨著“叮”的一聲脆響,眼前一塊巖石應聲開裂,表皮之下金黃的光芒一下子晃到了衛詡的眼睛。
這是……一塊金子?
衛詡有些驚訝,不僅僅是因為這寶貴的金色光芒,更重要的一點在于——它太大了。
幾乎快有掌心那么大的一塊黃金,剛一入手便被它的沉重驚到,這么大一塊恐怕得有四五斤了吧?
要是能把它帶回去,簡簡單單賣個幾十萬上百萬的,自己豈不是發達了?到時候快樂水喝一瓶倒一瓶,出門買烤鴨只吃皮不吃肉,家里還要裝兩臺空調,一臺制熱,一臺制冷,倆空調對著吹,看看哪個勁兒大。
雖然回去的方法還完全沒有眉目,衛詡卻已經暢想起了未來美好的前景。
然而還沒興奮多久,抓在手里來回擺弄的金子就露出了端倪。
這東西,怎么用指甲劃不出痕跡呀?
雖然作為一個很有自知之明的窮鬼高中生,在他這窮酸的一生中除了母親當年結婚的金戒指外再未見過此種昂貴的金屬。但書上學到的知識卻很明確地向他指出了黃金的硬度——是可以用指甲劃出痕跡,用牙咬出缺口的程度。
然而,把這東西丟在地上,衛詡用鶴嘴鋤奮力敲擊,鶴嘴都崩出了一個小缺口,這所謂的金子還是毫發無損。
這種硬度,真的還能稱作金子嗎?明顯比自己手頭這把敲礦的鶴嘴鋤還要硬啊!
不信邪地打開制作欄,卻被明晃晃的兩個大字抽在臉上,制作欄明確標注了物品的名稱:【金塊】。
行吧,你說是,那就是。
雖然怎么想都很離譜,但衛詡還是捏著鼻子承認了這是金塊,繼續進行他那苦逼的敲礦工作。
隨著時間一點一滴流逝,衛詡放下了手中的鶴嘴鋤。
經過了一上午的勞作,他一共敲碎了5處巖石,總計收獲了15份石頭和10份燧石。現在停手不是倒也不是因為敲不動,而是地上的這把鶴嘴鋤快散架了。
沒辦法,只好跑遠一些收集樹枝,再從這次的收獲里挑出兩塊燧石做了一把新的鶴嘴鋤。
其實做鍋需要的石頭早已足夠,然而衛詡相中了制作欄里的另一樣東西。
【火坑】
【描述:一種更安全,更高效的營火。】
【所需材料:】
【木頭 0/2】
【石頭 15/12】
【不可建造】
木頭的話,基地里還有很多,不需要再去額外砍樹。
至于石頭,從已有的石頭里扣去烹飪鍋要用的份額后,還能剩下6份。也就是說,自己還得再收集6份石頭,才能滿足烹飪鍋和火坑的制作需求。
身邊的這個小礦區剩下的巖石雖然不多,但是根據剛才的經驗,平均下來每塊巖石大約包含3份石頭和2份燧石,至于金塊,目前為止他還沒見到第二塊。
因此只要運氣別太差,再敲兩處巖石就能湊齊自己需要的材料。
一想到烹飪鍋和新的光源,衛詡就感覺渾身充滿了力氣,干勁十足地提起嶄新的鶴嘴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