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說服澤維爾后,布雷迪第一時間向美第8集團軍指揮邦克進行了請示,并將議政府前線的情況向對方進行了一番詳細的描述。
正如布雷迪意料的那樣,邦克同意了他的這番戰略撤退計劃。
畢竟邦克在跟志愿軍作戰的時候,一直強調,那就是不要跟志愿軍打陣地戰,也不要計較一城一地的得失,盡可能那樣將志愿軍的一個戰線拉長。
所以布雷迪的這個作戰方案,和他的當初的設想是不謀而合的。
他認為與其現在和志愿軍死磕,不如戰略性放棄,將戰線給對方拉長。
一旦戰線拉長就會加劇志愿軍,后勤補給不足的問題。
到時候他們在找準時機,進行適當的反擊便是。
而得到邦克同意后,位于議政府的美第9軍開始準備撤退。
............................
此刻,議政府北面15公里處,李云龍所在的38軍以及孔捷的42軍,一共五個師的兵力集結于此。
李云龍此番,特地帶上了在臨津江防線上表現出色的炮團。
要知道目前38軍直屬炮團的所有火炮全都是從美軍手上繳獲的,一門門都是美軍最先進的155毫米口徑的榴彈炮。
這些火炮不僅僅火力足,甚至射程還遠,這可比之前李云龍在抗戰時期的意大利炮要強多了。
為了攻打議政府,李云龍這一次算是下血本了。
不過在開打前,李云龍在前線召開了一個簡短的作戰會議,
“同志們,咱們的正前方就是議政府了,目前守在該區域的是我們老對手,美第9軍。
此次作戰部署也很簡單,我打算先用炮團開路,將城內一些防御工事,碉堡,據統統炸掉。
隨后由113師從正面發起突擊,112師從左翼包抄,114師作為總預備隊。
至于右翼這邊就交給老孔你的部隊,你可以調派剩下的兩個師參戰!”
孔捷聽到李云龍的這番安排,立馬點頭回應,
“好的,老李,交給我就是。”
李云龍見狀,再次補充道:“各位,咱們這一仗的精髓就是一個字,快!
咱們爭取在一天之內拿下議政府,只要拿下議政府,我們下一步就可以直接威脅到漢城!”
聽到李云龍的這番作戰安排,在場包括趙剛、孔捷在內的一眾干部都表示贊同和支持。
就在李云龍準備下達作戰指令的時候,突然一名傳令兵跑了進來,
“報告軍長,前線有最新情況!”
這一聲呼喊,立馬引起了李云龍的注意,
“小張,具體說說吧!”
“報告軍長,還有各位首長,根據咱們位于前線偵察連的匯報,議政府的美第9軍開始行動了。
他們似乎放棄了議政府,開始有序的朝著南面撤退。”
聽到這個消息呢,李云龍面色一沉,而作為政委的趙剛則是一副若有所思的模樣。
唯獨孔捷這個二愣子則是一臉喜色,并率先表態,
“訝,這不是好事嗎?美第9軍看來了怕了咱們。
咱們兵不血刃,拿下了議政府,這可是大功一件。”
還沒有等李云龍發話,作為38軍政委的趙剛突然插話道:“老孔,我覺得這并不是什么好事,這說明美軍知道我軍的虛實。
他們并不想和我軍進行正面作戰。”
趙剛話音剛落,李云龍也趁機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老趙,你說說的很對。
老孔,你啊就是個二愣子,你就沒看到問題的根本所在。
你以為美軍是怕我們嗎?人家那叫戰略性撤退。
他們的目的也很明確,我估計就是想要拉長我軍的戰線,加劇我軍的后勤補給問題。”
對于李云龍的這番說辭,孔捷并不認同,
“老李,你為啥這么想,起碼議政府落入我軍手里,下一步咱們就可以威脅漢城了,這難道不是好事?”
李云龍見孔捷到現在還沒想清楚里面的關鍵,再次出言解釋道:“孔二愣子,他娘的我要怎么跟你說好呢,議政府給我們有什么用?
我們只是暫時保管而已,美軍一旦集中主力部隊反擊,你覺得我們守得住么?
另外你難道沒發現我軍的機動性很差,一旦戰線拉長了,很容易被美軍圍點打援。
我覺的美軍這番主動撤退,就在誘導我軍深入,這不是一個好的兆頭。”
這時候,趙剛也附和了一句,
“我同意老李的這番看法,這一點對于我們志愿軍而言,確實是一個非常致命的弱點。”
孔捷見李云龍和趙剛都這么認為,一時間有點語塞,一臉猶豫的回了一句,
“老李,我最后問一句,既然對方都跑了,那議政府我們拿還是不拿?”
聽到這,李云龍十分肯定的回了一句,
“拿,肯定拿,這可是志司交代給我們的作戰任務。
不過關于當前的這個情況,我覺得咱們有必要發一份電報給志司,也算是提個醒吧?
我總感覺咱們這第3次戰役進展太過于順利。
我總覺得美軍現在就是戰略性撤退,為后續部隊集結爭取時間。”
李云龍的這番主張,得到了在場干部們的一致支持和認同
......................
隨著美第9軍撤退,李云龍在當日就成功接收了議政府,并在同一時間發了一份電報給平讓城的志司指揮所。
這時候一名通訊員拿著一份破譯好的電報,呈交給志司主要領導,
“首長,這是38軍李軍長發來的電報,請您過目。”
志司主要領導聽到是38軍李云龍一部 ,發過來的電報,整個人愣了一下,
“喲,李云龍這小子還知道給我發電報。真是難得。
我記得這小子率領的38軍,在這第3次戰役打得挺不錯的,第1個突破了南韓第6師的第1道防線。
還在七峰山伏擊了美第24師步兵團,并擊潰了對方,現在聽說已經拿下了議政府。
這小子不愧是我的福將,確實有大才 !
沒枉費我把他調到抗美戰朝來,看來我沒選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