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心托明月,明月照溝渠。
太子親衛統領趙充國退入黑暗中,與那八百人一道,默默窺視著潏河河谷平原獵場。
黃門蘇文和幾名宦官來到了潏河河畔,“殿下,奴婢為您送錢來了?!?/p>
劉據沒有轉身,望著水中的明月,以及河面被照得粼粼的波光,“哦?”
“殿下請看,這是一百張白鹿幣?!碧K文感受到巨大的壓力,掀開了小宦官們捧物上的紅綢。
這是種以上林苑白鹿皮改造的正方形皮幣,邊長近一尺,上繡各種花紋,就價值四十萬錢。
一百張,便是四千萬錢。
以此,說是不反對白鹿幣的獎賞也行,說是射獵會場的補償也行。
“嗯?!眲?。
父皇總是摳門的,儲君開府建牙,少府本該負責太子宮的建造,宮卿的俸祿,親衛的軍餉……等等,到父皇這,連塊地皮都不給。
而白鹿皮,姑且稱為生意,會席卷整個大漢權貴階層,上至諸侯王、列侯、宗室大臣的酎金,下到武功爵爺的贖金,少說是百萬萬錢的收入,父皇,卻只分了他四千萬錢。
“另外……”
風吹水冷,蘇文卻冒起了汗,頂著壓力,勉強說道:“殿…殿下,陛下請您獻上昨今兩日所獵白鹿。”
“呵?!?/p>
劉據笑了。
到底是高估了父皇的底線。
這一百張白鹿幣,哪里是獎賞、補償,分明是為了那些狩獵到的白鹿,或者說鹿皮。
避免太子宮仿制白鹿皮流通,擾亂斂財計劃。
“拿去吧?!?/p>
劉據的聲音,讓蘇文等人如蒙大赦,得到命令后,忙請鷹擊將軍趙破奴去取白鹿,包括那些剝下的白鹿皮也一并帶走了。
劉據再次邁動了腳步,頭也不回說道:“分了吧?!?/p>
雖然沒有指明,但公孫敖諸將也知道說的是他們,看著白鹿皮略微心動。
大漢禮制,諸侯王每歲要遣使來長安祭祀、朝見,和進貢酎酒和玉璧。
而列侯每歲則要親至長安祭祀、朝見,和進貢酎酒和黃金。
宗室大臣與列侯同。
是以,諸侯酎玉,列侯酎金。
諸侯王和列侯,要按封國人口數獻碧玉、黃金助祭,每千人貢玉四兩或金四兩,余數超過五百人的也是四兩,由少府驗收。
這就是酎金之制。
諸侯王獻酎玉時,皇帝親臨受玉,列侯則不用,如發現碧玉、黃金的分量或成色不足,則要受罰,諸侯王削縣,列侯免國。
而這稱之為“酎金律”。
但從今始,陛下要求酎玉、酎金必須要加上白鹿皮,公孫敖等軍侯為了封地,原想著要以重金從桑弘羊、東郭咸陽、孔僅手中購得,不成想,儲君又給了他們一個大驚喜。
一百張白鹿皮,抬手就給了,就在場的眾人,大司馬、嫖姚校尉不會和他們爭,這么多白鹿幣,酎金十年之用都是夠的。
有儲君如此,夫復何求?
衛青、霍去病眉頭微皺,卻又舒展了,以當前軍功賞賜方法,即便是他們,出征大勝一場,所獲得的賞金,也不會高過一千金,四千金,舅甥兩人要一塊出征大獲全勝兩次才有,有幾分不舍得,但見公孫敖等將堅毅的面容,暴漲的忠心,也不說什么了。
作為統帥、戰將,存人、存財,孰重孰輕,是分辨得清的。
“據兒哥,如果說我拿著這白鹿幣去花,比如就買了一文錢的鹽,鹽商得找給我三十九萬九千九百九十九個半兩錢,這怎么找的開?”霍去病忽然問道。
那些富商,只是有錢,又不是傻子,這么大的貨幣,朝廷承認,富商們也不太可能承認,富商要是說找不開,那朝廷不就傻眼了嗎?
“數月之前,就聽說少府在整個大漢招攬制錢,甚至是制假的高人,不出意外的話,有新的大額錢幣要問世了?!眲呄脒叺馈?/p>
白金幣,在收藏幣圈,是很有名的,以銀、錫合金造出來的三種銀幣,分為大錢龍紋,圓形,面值三千錢,中錢馬紋,方形,面值五百錢,小錢龜文,橢圓,面值三百錢。
有了這三種白金幣,什么面額的皮幣找不開?
“那我如果將白鹿幣反過來使用給朝廷呢?”
“舍得嗎?”
劉據笑了笑,“諸侯王、列侯、宗室大臣、武功爵爺全都要用,用給朝廷,不如轉賣給列侯親貴,這白鹿幣,只會讓列侯親貴的錢流向商人,再由商人流向朝廷?!?/p>
上林苑白鹿的掌控,就斷絕了仿造皮幣的可能,再在有限的圈子里流通,一切的損失,注定只有列侯親貴承擔。
“那我不去偽造皮幣,去偽造即將發行的大額錢幣呢?”
“大漢律,偽造假幣,死?!?/p>
劉據望著霍去病,“依父皇的性格,可能那大額錢幣并不難偽造?!?/p>
“據兒哥的意思,是陛下會釣……”霍去病沒有說下去。
當今陛下的性格太惡劣了,對偽造錢幣,根本無所謂,反正有律法,造假處死,特意再發行容易造假的貨幣,到時候手下的酷吏就可以隨意把握了,有錢人造假,一經發現,通通沒收財產,人即正法。
劉據的話其實沒有說完,為了斂財,父皇幾乎瘋了,沒有猜錯的話,父皇就沒打算讓白鹿幣、白金幣充當長久貨幣。
只等白鹿幣、白金幣徹底擾亂市場以后,就廢除半兩錢,改鑄新錢。
一旦新錢發行,甭管過去多有錢,現在都不靈了,半兩錢成了破銅爛鐵,權貴富商就只能拿出手里私藏的黃金兌換新錢。
收割整個大漢。
太陰狠了。
劉據不知道如何評價這樣的手段,更不知道這樣的手段是不是明君所為,但會在白鹿幣、白金幣波及普通百姓前,叫停父皇的計劃,現在的他,已經有了這個實力。
當然,劉據也看得出來,父皇瘋狂斂財,是為了無上武功,一言能罷天下兵的無上圣名。
無論是為了眼前的公道,還是未來的大位,劉據都不能再置之不理了,“大兄?!?/p>
“我在。”
“與外朝上書,儲君既立,請陛下立皇子閎、皇子旦、皇子胥為諸侯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