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抱歉各位,這本書未能成功通過測試,不能繼續再寫了。
回想前面的章節,確實在劇情上太過于松散。
可能是因為有太長時間沒有把精力放在寫書上,導致自己的狀態下滑嚴重。
就連我自己寫的時候都感覺很奇怪,甚至回頭去看,發現好像不是自己寫的東西那樣。
接下來我會盡快找回狀態,為大家奉獻一個精彩的故事。
關于后續的劇情,在這里我簡單的把它們寫出來。
各位就走馬觀花,大概知道這本書想寫什么故事就行了。
……
第一關的小BOSS周宏偉在王漢生的建議下,利用安北縣的人脈,切斷了江洋的貸款渠道,并且發動謠言讓村民們對金立酒廠的信譽產生了懷疑,催促金立酒廠趕緊交貨。
這一番攻勢很猛烈,讓金立酒廠內部的員工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
江洋玩了一手金蟬脫殼,讓張老三帶著牛大力、石輝、石勇等親信趕往華洲下面的各縣城,用不同的身份注冊了多家養殖場開始了“套娃”模式。
商業模式和紅星養殖廠起初一樣,把村民和散戶養殖的豬“借”到養殖場去養,只不過這一次用的方法更巧妙。
張老三不是空手出去的,而是帶著和金立酒廠合作的貨車及司機們一起,并且拉了滿滿的幾卡車的豬。
牲口不是固定財產,在判定歸屬權的問題上一直都是有爭議的。
因為只要哪個養殖場里有牲口,哪個養殖場就可以進行貸款。
五百頭豬在A縣貸了錢,趁著天黑趕緊拉到B縣去,然后B縣貸完去C縣,豬還是那些豬,但光顧的銀行可就多了。
加上“借”豬的模式不停的發展,再逐步補上各養殖場的空缺。
就算是中間出了問題,只要是資金握在手里,大不了后面再把這些豬買回來補上就是了。
經過張老三的一番運作,源源不斷的資金打進了金立酒廠的賬戶,購買區區兩百萬的設備自然也就是順理成章了。
有了設備,廠里的生產力突飛猛進,王漢生設下的圈套迎刃而解,江洋趁機一舉拿下白酒低端市場,并順利的在縣城的市場有了一席之地。
時間到了1998年,房地產的浪潮正式來襲。
江洋開始正式進入地產行業。
商業模式:花費一點訂金買土地,簽約分期付款的合同。然后用土地證進行銀行貸款,拿到錢以后開始搞建設。地面兩層后開始售房,房子賣出去了再還貸款,繼續套娃。
再往后就是搞科技、電子、能源和生物研究,但所有產業的背后都跟金融有關。
其實這本書的核心邏輯就是想告訴大家金融體系究竟是什么,銀行究竟是干什么的。
銀行就是商店,只不過它要賣的商品是錢而已。
在江洋看來,從銀行借來的錢是不用還的,只需要還利息就好。
因為銀行本來就是賣錢的,它希望把它的錢賣出去。
而資本與金融的盡頭,就是放貸。
大到國家和銀行,小到一些聰明的生意人,都在樂此不疲的做著這件事。
江洋只不過是利用各種方法去“鉆空子”,利用規則的漏洞去撈錢而已。
所以這本書叫《黑金教父》,其實它并不是一本什么正能量的書。
現在想想,確實太過于啰嗦和說教,少了些精彩的劇情。
其實大家更愿意看的是故事,而不是這些所謂的邏輯和道理。
至此,真的跟大家抱歉,沒有用最好的狀態創造一個故事……
(全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