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先簽下保密協議”
就在洛珞滿肚子的槽不知道從哪吐起的時候,一旁看上去像是保密局的工作人員拿來了早已準備好的文件。
好家伙,洛珞直接好家伙。
他前世作為小透明,連娛樂圈的保密協議都沒怎么簽過,現在直接簽“國字頭”的了?
雖然從來沒有見過這么高端的東西,畢竟一般人都接觸不到,也不需要保密。
接過文件,洛珞隨意的瞟了兩眼,也沒有仔細看便直接簽上了名字,國家項目的保密協議,又不是娛樂圈的合同,完全不用擔心里面藏著什么隱藏條款。
等到洛珞簽完字,陳教授這才跟他說起事情的詳細經過。
其實事情也沒那么復雜,起源于近期的殲11的風洞模擬測試時,發現其中一組數據十分的眼熟,總覺得在哪看到過。
經過一番搜索后,這才發現居然是洛珞投稿在《數學年刊》上的那篇論文里的內容,作為相關專業的研究員,N—S方程他顯然也是設置了追蹤的,因此也曾經看過洛珞的論文。
原本他還只是大概看了一下,認定是早已過時的應用方程便沒有再理會,至于純粹數學方面,那不是他的領域。
但這一次的發現,他感覺不是巧合,于是嘗試用洛珞的變式方程帶入模擬器,結果模擬試驗的準確度和計算效率居然驚人的高。
雖然還遠遠比不上他們精心設計的模擬式,但一個并非刻意迎合這一問題的原始公式,能有如此的準確度已經很變態了。
因此這件事一下子引起了他們所里的高度重視,拿來方程以后經過研究后,層層改動,變成了現在的模樣。
相比于之前他們模擬過最精確的一次,還要低上0.4%的誤差,這已經是非常了不起的進步了,只是仍然不足以支撐他們進行首飛試驗。
只是無論他們再如何優化,希望方程能更進一步,卻都是徒勞的努力。
他們更擔心的是,即便這個方程式是目前最接近成功的一個,但如果這是一條錯誤的道路,注定走不到終點,那他們為此付出再多的努力都是白費的。
就像一個無理數,每一次對小數點后的推進都是一次進步,但注定走不到頭。
所以,他們連忙查詢了一下這個洛珞是何方神圣,希望能直接求助于這個論文作者,也許他會有不同的見解。
結果一查之下,才發現這個洛珞居然是一個大一新生,還是水木和北電的聯培生。
北電他們不了解是什么情況,但水木的數學物理學院跟他們力學研究所一直都有合作,甚至好幾個大牛之前都曾在這里工作過,陳教授也是其中之一。
于是率先跟水木聯系上以后,陳教授等人便先過來看了下情況,而這個項目也確實十分重要,甚至驚動了谷院士,不過依舊沒人能在短時間內進一步優化方程式。
因此也就有了洛珞剛才見到的一幕,整個力學所的人都對他的方程束手無策了,只希望他這個原創者能夠給出點不一樣的見解。
“除了那天你解出來的變式方程外,你最后在劇組那段時間整理的資料也很有意義,我都打包給了力研所這邊,但仍舊是卡在了這里?!?/p>
陳教授解釋道。
“我先看看”
洛珞沒有直接表示無能為力,無論如何他到這里來了,總歸要嘗試一下。
不得不說系統就是這點好,不是平白無故的給他個答案,雖然積分消耗了不少,但他也是真的學會了東西。
所以此刻看著屏幕里的一行行算式,在陌生中仍舊能感到一絲熟悉。
顯然都是脫胎于他的變式方程。
感覺到情況的緊急,洛珞也沒有磨蹭,先是開啟掃描儀,把目前推進到這一步的過程全都掌握。
也許是前面的知識早已深入腦海,僅僅是后續衍變并不復雜,吃透這些內容,洛珞僅僅用了不到70積分。
“有黑板嗎?”
洛珞回頭問了一句,雖然不知道能起到多大作用,但他想試一試,跟之前努力凹學霸人設不同,這次不是為了任何功利的因素,就單純的想盡一份力。
為此,消耗掉他好不容易又攢下的積分也在所不惜。
“有的”
力研所的工作人員趕忙應道,隨即迅速的把一塊空白的黑板抬了過來。
$$\mathbf{T}{ext{asym}}=\sum{k=1}^N \alpha_k \left(\omega_k \otimes \mathbf{v}k \right){ext{skew}}$$
其中$\omega_k$為第$k$個渦旋的環量,$\mathbf{v}_k$為渦核偏移速度,$\alpha_k$為相位鎖定系數。
將傳統雷諾平均法替換為洛珞提出的動態亞格子模型:
$$au_{ij}=-2C\Delta^2|\mathbf{\overline{S}}|\overline{S}_{ij} \beta \frac{\partial \mathbf{u}_j^{ext{film}}}{\partial x_i}$$
$C$為動態調整系數,$\Delta$為濾波尺度;
......
洛珞一邊思索一邊在黑板上寫了起來,全然不管他這波即興操作給身后的這些工程師,研究員們帶來了多大的震撼。
因為有掃描儀的原因,他是用了幾秒鐘便直接把后續的優化內容融會貫通,并在此基礎上加以自己的思考。
但在其他人眼里完全是另一個樣子。
“他這就打算往下推...推進了?”
“還是在我們已經完成優化的基礎上?”
一個研究員震撼的說道,另外一個則是同樣不可置信的附和道。
作為方程的原創者,洛珞能在他們的基礎上更進一步的去優化,這他們雖然驚訝但還在情理之中,畢竟是人家首創的方程和理論。
但他們沒記錯的話,這個家伙從進門到現在一共不超過十分鐘吧,放在那些公式上的時間更是屈指可數,大概......也就是掃了一眼的程度。
然后......就全都掌握了?
否則很難解釋他怎么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優化。
“這是妖怪吧!”
另一個在讀博士的研究員喃喃自語道,巧合的是,他還正是陳守仁帶的博士生中的一員。
也就是說,論身份,他還是洛珞的親師兄。
“咳,你們小師弟在這方面確實稱得上天縱奇才,尤其是對于數據的敏感性和模糊運算上,連我有時候都比之不及?!?/p>
聞言,陳教授有些感慨的說道。
然而,明明說的內容是自謙的話,但那股子驕傲勁都快溢出來了。
尤其是在“小師弟”三個字上咬的很重,好像生怕別人不知道,這個妖孽般的天才,是他陳守仁的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