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頓暴揍!
老朱與太子標總算是出了口惡氣。
朱高熾與朱雄英則鼻青臉腫地跪倒在地上,時不時還哼哼唧唧的。
“咱讓你們去建設天津,可你兩個孽障倒好,一言不發地就跑去遼東戰場!”
老朱喘了口粗氣,怒斥道:“真以為戰場是兒戲嗎?”
說實話,直到現在老朱都還在后怕。
一個是大明皇太孫,一個是最出色的皇孫。
得知朱雄英與朱高熾私自奔赴遼東時,六十余歲的帝王第一次嘗到了心悸的滋味。
那是比陳友諒的樓船、王保保的鐵騎更令人戰栗的恐懼——當最珍視的血脈置身于刀光劍影間,昔日戰場上殺伐決斷的鐵血豪情,化作了滿心滿肺的驚惶無措。
尤其是得知這兩個兔崽子在遼東數次險死還生后,老朱這心里就一直提心吊膽的。
戰報里每一個“險遭不測”、“險死還生”的字眼,都像鋼針扎進心口,扎得這位歷經百戰的帝王寢食難安。
好在這兩個孩子吉人自有天相,算是全須全尾的回來了,不然老朱很難想象那后果。
老朱比誰都清楚,這兩個孩子帶著戰場上的硝煙歸來,已然不再是溫室里的幼苗,而是真正觸摸過生死的大明皇孫。
而他們將會是大明的希望所在!
朱高熾頂著熊貓眼訕笑道:“皇爺爺息怒,咱們這不是回來了嗎?”
“再說了,遼東局勢焦灼,其實也與我有著關系,若不是因為我,朝廷也不會改變戰略……”
按照老朱的戰略,大明逐步蠶食,可以兵不血刃地降服納哈出。
但是因為朱高熾先前提出的激進戰略,致使納哈出還支棱了一回,好在最后也順勢歸降了。
聽到這話,老朱沒好氣地白了他一眼。
“現在遼東也打下來了,關于經略遼東,還有東海貿易,你有什么想法?”
老朱可是沒有忘記此戰目的。
太子標也目光灼灼地看向小胖墩,眼中滿是期待。
畢竟這一戰,大明出動了十五萬大軍,糧草輜重耗費無數,得盡快補充才行。
剛剛挨了一頓暴揍,朱高熾也不敢再皮了,立刻道出了自己的想法。
“東海貿易隨時可以開展,只等海關港口建設完畢即可?!?/p>
“但遼東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控制蒙古草原的重要一環。自元朝北遁后,國朝北疆防線便如一張繃緊的弓弦,而遼東則是這張弓弦上最關鍵的節點。”
“這片土地西連燕山山脈,東接鴨綠江天險,像一柄鋒利的楔子,牢牢釘入蒙古左翼與高麗之間。從軍事戰略看,遼東都司可以不斷擴充下轄更多衛所,駐軍密布的堡壘群如同鋼鐵鎖鏈,將蒙古騎兵南下的通道死死鎖住?!?/p>
“當草原部落試圖從左翼突破防線時,駐守廣寧、沈陽、開原的明軍可迅速出擊,配合宣府、大同的駐軍形成合圍之勢,令來犯之敵腹背受敵?!?/p>
“在邊防體系中,遼東更是拱衛北平、大寧的天然屏障。北平作為大明北方的軍事中樞,若遼東防線崩潰,蒙古鐵騎將如潮水般涌入,直逼我大明腹地。而大寧衛扼守遼西走廊,與遼東互為犄角,共同構筑起抵御外敵的銅墻鐵壁。二者安危與共,一旦遼東有失,大寧孤立無援,整個北方防線都將陷入被動,甚至危及中原腹地的安穩?!?/p>
老朱聽后連連點頭,以他的戰略眼光,當然明白小胖墩此刻說的這些,都是不爭的事實。
朱高熾繼續提醒道:“此外還有外交層面,遼東的重要性同樣無可替代。作為朝鮮朝貢的必經之路,這條通道不僅承載著藩屬國對大明的臣服,更維系著東亞朝貢體系的運轉。”
“朝鮮半島的物產、文化通過遼東源源不斷輸入中原,而大明的政令、教化也經此傳向藩邦。若遼東動蕩,不僅朝貢斷絕,更可能引發東北亞局勢的連鎖反應,讓試圖窺伺中原的勢力有機可乘。”
“因此,經營好遼東,實則是穩固大明國際地位、彰顯天朝威嚴的關鍵所在,也可以確保東海貿易順利開展?!?/p>
太子標聽后眉頭一皺,因為他突然想到了一點。
“熾兒,可遼東那地方你也知道,如今尚未經過開發,加之天氣寒冷,是中原人盡皆知的苦寒之地,誰都不愿意去的鬼地方?!?/p>
“朝廷若是開發遼東的話,勢必會投入無數人力物力財力,短時間內還不一定能見到成效。”
聽到這話,朱高熾并不覺得意外。
這其實就是世人的偏見了。
世人眼中,遼東向來籠罩著層厚重的偏見迷霧。
自戰國燕昭王設遼東郡起,這片土地便與“苦寒”“蠻荒”牢牢綁定。
史書里的記載多是“土寒地瘠,五谷不生”,文人筆下也盡是“邊庭飛雪,朔風裂膚”的蕭瑟,仿佛這里永遠是被陽光遺忘的角落。
中原百姓談及遼東,腦海中浮現的總是莽莽雪原、刺骨寒風,以及寸草不生的荒野。
然而,真實的遼東大地卻藏著不為人知的豐饒。
在連綿起伏的長白山麓、廣袤無垠的松遼平原之下,沉睡著厚度達半米的黑土地。
這些歷經千百年腐殖質堆積而成的土壤,富含有機質,肥力驚人,捧在手中猶如攥著黑色的黃金。
后世科學檢測顯示,這片土地每立方米土壤中蘊含的腐殖質,相當于普通土壤的數倍,堪稱天然的沃土寶藏。.
若能褪去偏見的外衣,便會發現遼東不僅能生長耐寒的粟麥,更孕育著大豆、高粱等優質作物。
春夏時節,松花江、遼河沿岸的濕地水草豐茂,滋養出成片的野生稻;秋季來臨,漫山遍野的高粱紅似火焰,大豆飽滿圓潤,盡顯“棒打狍子瓢舀魚”的生機。
這片被誤解的土地,實則蘊藏著足以滋養萬民的磅礴力量,若大明能夠精心開墾,必將成為支撐天下糧倉的堅實基石。
不過,這些話即便說出,老朱與太子標肯定是不信的。
所以朱高熾選擇從戰略角度,提升遼東黑土地在他們心中的分量。
“境內蒙古部落逐水草而居,女真各部結寨而守,吉里迷、苦夷(苦兀)、達斡爾等族群依江河而存,與漢人百姓共同構成多元格局。蒙古部族延續游牧傳統,精于騎射,其勢力分布于遼東西北邊境,與大明邊軍時有摩擦;吉里迷、苦夷(苦兀)多以漁獵為生,活動于黑龍江下游及庫頁島,因地理阻隔與中原往來稀疏;達斡爾人擅長農耕畜牧,在嫩江流域形成獨特聚落;漢人百姓則聚居于衛所城池周邊,開墾屯田,傳播中原文化,各民族因生產生活方式差異,利益訴求交錯,使得漢夷雜居之地矛盾與合作并存,局勢復雜,民風剽悍,更不用多說?!?/p>
“女真作為遼東最具影響力的族群之一,分化為建州女真、海西女真與野人女真三大部。建州女真聚居蘇子河流域,憑借與中原互市貿易,逐步吸收先進生產技術,實力漸強;海西女真盤踞開原以北,控扼交通要道,以皮毛、人參貿易積累財富,形成葉赫、哈達等強大部落聯盟。相較之下,野人女真活動范圍最為廣袤,從黑龍江中下游直至外興安嶺,這片冰封雪原構成天然屏障,將其與我大明的統治核心區隔絕開來。”
“而野人女真所在的黑龍江流域,就是真正的鎖鑰之地!”
聽到這話,老朱與太子標頓時眼睛一亮。
鎖鑰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