倭國?
巨型銀礦?
藏銀上億?
殿內先是死一般的寂靜,緊接著響起此起彼伏的抽氣聲。
群臣的瞳孔幾乎同時放大,滿臉的不可置信,老朱更是直接從龍椅上面站了起來,眼睛死死地盯著倭國。
這消息比蒙古西征軍的傳聞更震撼——誰能想到那片荒蠻海島上,竟藏著金山銀山?
這根本就不可能好嗎?
“熾兒你剛剛說什么?”老朱紅著眼睛追問道:“倭國?巨型銀礦?藏銀上億?!”
紅了。
不只是老朱眼睛紅了。
在場所有文武群臣全都紅了眼睛。
滿殿文武的眼睛都紅了,戶部尚書郭允道下意識地掐著手指,喉嚨里發出干澀的吞咽聲。
藏銀上億?
這他娘地是什么概念?
大明現在一年征收到的稅銀,也不過三百兩左右。
就算把所有賦稅全部折算下來,也不過兩千萬兩左右!
結果你現在告訴我那個該死的彈丸小國,竟然有一座藏銀上億的巨型銀礦?
不可能!
絕對不可能!
“對啊,石見銀山嘛,含銀超上億兩。”朱高熾笑呵呵地回答道:“哦對了,倭國還有一個佐渡金山,含金超千萬兩,含銀估計也幾千萬吧……”
他話音未落,殿內炸開鍋般議論起來。
“這不可能!”吏部尚書李信失聲道,“簡直荒謬絕倫!”
“那島國地處偏遠,素來被視為荒蠻之境,世人皆曉其土地貧瘠、民生艱苦,豈料竟藏有如此豐饒的金礦銀礦?”
他這話立刻引起了群臣的附和。
什么東察合臺汗國,大家不了解,但是這旁邊的倭國,大家還不了解嗎?
從隋唐時期開始,這個彈丸小國就向中原王朝稱臣納貢,給人的印象就是落后貧瘠,怎么可能藏著這么多的金銀呢?
劉仲質也站了出來,反駁道:“天底下怎么可能會有這么多的銀子?上億兩白銀,千萬兩黃金,我大明一年賦稅全部合計才不過兩千萬兩銀子!我朝傾全國之力只怕都……”
現在還是洪武中期,大明國力剛剛恢復了一些,一切都還要發展,所以稅收總計顯得很少。
可上億兩白銀,這是一個多么恐怖的數字?
大明一年稅銀三百萬,那這上億藏銀等同于大明是三十三年的稅銀收入啊!
我可去你大爺的吧!
眾人全都震驚了,根本就不敢相信!
下意識地,老朱就覺得這小胖墩在胡亂吹牛,瞎幾把扯淡。
太子標也不相信,或者說不敢信。
“熾兒,眾所周知,倭國土地貧瘠,否則那些兇狠的倭寇又怎會不顧生命安危,悍然侵犯我大明沿海,進行劫掠之舉?”
“若這些倭民富足康泰,他們自可溫飽無憂,那倭寇又豈會擾攘侵犯我大明江山?”
太子標提出了質疑,他的目光掃過群臣,眾人紛紛點頭,倭寇燒殺搶掠的慘狀還歷歷在目。
自從元末亂世就開始的倭寇之患,此刻就是反駁朱高熾的最好的證據。
因為倭國貧瘠,那些倭寇活不下去了,他們才會前來劫掠大明,這是走投無路的選擇。
但凡他們真有這么多的金礦銀礦,他們吃飽了撐的跑出來劫掠大明嗎?
道理上根本就說不過去啊!
朱高熾卻是冷笑道:“諸位以為倭寇為饑寒所迫?錯!”
“倭寇劫掠,不是因為窮,而是因為落后。”
“其一,在元朝末年,那時的倭國正處于南北朝的分崩離析之際,各地諸侯紛爭不斷,相互征伐,以爭奪權力與利益。因此,一些在戰事中失意的南朝地主,便糾集了一批武士、商賈及流亡者,到大明沿海地帶從事武裝走私,并進行搶劫、縱火等海盜行徑。”
這一點,在場之人或多或少都不了解。
因為倭國并未與元朝建交,甚至元朝發兵遠征倭國還遭遇了慘痛失利,所以這彈丸小國已經與中原王朝徹底斷交了。
“其二,倭國生產技術落后,連布匹產量都低得可憐,所以他們的眾多生活必需品,諸如絲綢、布匹、鐵鍋、縫衣針及各類藥材,均依賴我國供應。這些獨具特色的商品在倭國乃至諸多海外小國均屬稀缺資源,引得倭國領主、貴族、武士及商人等紛至沓來,爭相與我大明進行貿易。若購買無門,便訴諸武力搶奪,一旦得手,即視為獲利。”
“他們缺的不是糧食,是絲綢、鐵鍋、藥材!”
聽到這話,眾人這才反應了過來,好像真是這么回事。
倭國落后大家是知道的,那挖礦冶金這種高端技術活兒,連大明一年都整不出來多少,區區倭國怎么可能會呢?
“連塊好布都織不出的地方,你們覺得能煉出多少金銀?”
此話一出,眾人瞬間反應了過來。
這他娘地倭國現在就是資源豐富地,尚且還沒有開發啊!
一想到這兒,不少人的眼神都變了。
老朱也深吸了一口氣。
如果小胖墩所言非虛,那大明還愁沒有銀子嗎?
直接打下倭國,搶了那金礦銀礦,再用倭民開采……這是要發啊!
一時間,老朱有些想入非非,嘴角都不自覺地勾了起來。
見此情形,朱高熾決定給他加一把火。
“打仗嘛,哪里都一樣,受苦受難的都是百姓,倭國也是如此。”
“因為飽受戰亂之苦,倭民生活不下去了,那些武士浪人失去了依托,于是流落海上,盤踞海島,不時侵擾大明沿海,越來越多的倭人見狀效仿,靠劫掠獲取大明物資,這才造成了日漸熾盛的倭患。”
“尤其是咱大明還禁海,這就徹底斷了他們收獲物資的渠道,那還能怎么辦?就只有明搶了唄!”
“這禁海令反倒逼得他們鋌而走險!”
聽完這話,老朱陛下眼睛瞪得很大,滿臉難以置信。
大明自立國以來,倭患就比較嚴重,再加上有些張方余孽逃到了海上,所以他才頒布了嚴厲的海禁國策。
只是誰都沒有想到,這反倒促使了倭患日漸熾盛!
“其實大明一直都不了解倭國,或者說大明看到的,都是那些倭人想讓大明看到的。”朱高熾神情古怪地開了口。
洪武二年,朱元璋皇帝遣使赴倭國之際,彼時倭國正處于南北分立之秋。在大明國書送達京都之前,卻被盤踞于九州的南朝懷良親王截獲。此人性情固執,對大明國書中所用“四夷之君長”、“酋帥”等詞語深感輕慢,于是毅然決然地處死了使團首領吳用等五人,同時對副使楊載及吳文華實施了長達三個月的拘押。
在此后的十余年里,老朱始終以為懷良就是“倭國國王”。
為此老朱還拒絕了倭國北朝足利氏,從洪武七年開始連續六年進獻的誠意十足的朝貢。
畢竟在老朱看來,足利氏不過是區區一個軍閥,泱泱大國豈能與亂臣賊子建交?
殊不知,老朱正是被這懷良親王給騙慘嘍!
“咳咳,皇爺爺你覺得有沒有一種可能,那個懷良只是倭國一個宗室,并不能代表整個倭國呢?”
“因為現在的倭國,可是分裂成了南北朝,還在打仗啊!”
此話一出,老朱臉色頓時就黑了下來。
“你的意思是……”
“朕被一個小軍頭給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