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錦衣衛來到黃子澄家的時候,黃子澄已經在書房上吊自盡,書桌上放著兩份奏折,此時算是遺折了。
其中一份是認罪伏法的供狀,聲稱自己鬼迷心竅,暗中投靠了關中逍遙侯,并且幫逍遙侯偷著運銀子,長安錢莊有五千萬兩存銀,都是經自己一手運出去的。
反正自己是活不成了,不如多認點,背債人嘛,一千萬也是背,五千萬也是背,當然要背大的。想必也能青史留惡名了。
另外一份奏折,則是懇求秦王給黃家留一個傳宗接代的后人,同時他還給秦王朱樉出了一條‘妙計’!
現而今,江南大明朝廷一文錢都沒有,別說應急救災了,下個月給官員發俸祿都犯愁,這才是要命的大事。
但銀子從何而來?
總不能把城里的大戶們都掠奪一遍吧?
于是黃子澄臨終之前獻上了一條毒計:照貓畫虎!效仿長安錢莊的做法,朝廷也開錢莊。
區別就是長安錢莊只做權貴的大筆買賣,一千兩銀子起步。
我們江南朝廷如果開設錢莊,可以只平民買賣,哪怕一文錢也可以過來存上。
天下百姓是權貴的五十倍,哪怕一人存一兩銀子,也足夠堆滿江南朝廷的國庫了。
細細看完黃子澄的奏折,老朱父子點了點頭,“雖然此計乃是飲鴆止渴的毒計,但眼下內憂外患,一個不好就是亡國之勢。毒計未嘗不可一用!”
秦王朱樉嘆息道:“父皇,黃子澄所請,兒臣想準了他,此人對我大明忠誠毋庸置疑。”
老朱點頭道:“嗯,留下他三歲的幼子,收養入宮中,不可讓外人知曉。”
“至于黃家其他人……誅他九族,昭告天下!”
“對了,再把戲做真些,就說他黃子澄跟逍遙侯黃易乃是本家近親,因此暗地里投效,準備里應外合出賣大明。”
什么??
九族?
“父皇,是不是太嚴苛了些?”
老朱冷哼一聲:“黃子澄這幾年擔任大明宰相,他的親朋故舊非富即貴,誅殺他的九族,非是因為他們有罪,而是朝廷需要一筆救急的銀子,懂嗎?”
這個……
朱樉恍然大悟,忍不住稱贊老爹高明。
至于這樣做會死多少人?甚至多少群人?無所謂,反正都不姓朱。
次日,黃子澄是關中暗樁的消息事發,一時間整個京城為之嘩然!
太卑鄙了,逍遙侯太卑鄙了,說什么開長安錢莊幫大家賺錢,沒想到卻是為了套我們的錢?
難怪當日朝會上,就這個黃子澄跳腳的支持,說什么銀子不出江南,我們就能穩賺不賠,鬧了半天,他跟逍遙侯黃易是一家的?呸!姓黃的沒一個好東西。
隨著黃子澄認罪書的公布,還有他的滿門抄斬,越來越多的人相信此事。
替罪羊項目進展順利,朱家危機大為緩解。
但隱患還在,沒兌到銀子的人心懷怨氣,必須要把他們的怨氣轉化為對關中的仇恨才行。
一來能夠讓他們吃個啞巴虧,放棄找大明朝廷索要銀子;二來能夠讓大家同仇敵愾,在接下來應對關中入侵的時候,他們能再出錢出力抵擋。
一石二鳥之計很好,但關中是傻瓜嗎?我能這么看著你給我潑臟水?
消息傳到了洛陽,關玉樓肺管子都快氣炸了,如果不是下屬拼命攔著,他都要親自帶隊去炸平了江南皇宮。
一眾下屬強忍住不笑,心說關帥平日里訓斥白將軍浪費炮彈,可關鍵時刻您跟白將軍的做法一樣,都是吼著要去炸平了人家。
幸虧白將軍出使北燕了,否則今日定要笑暈過去。
不,如果白將軍在場,肯定是他第一個吵著要開炮!
眾將勸住了關玉樓,然后緊急把消息傳去長安。
逍遙侯黃易哈哈大笑:“替罪羊嗎?老朱家還真是殺人不眨眼,黃子澄、齊泰可是朱樉的死忠,就這么稀里糊涂當了替死鬼?”
呂秀才嘲諷道:“聽說齊泰連個像樣的葬禮都沒有,因為要捧高主帥傅友德,所以只能把上次戰事失利怪在齊泰泄密頭上,齊泰沒被滿門抄斬就是格外開恩了。”
“師父,咱們怎么辦他?不能讓他就這么往咱們身上潑臟水吧?”
臟水?他們說的好像是事實吧?
師徒二人對視一眼,忍不住同時大笑起來。
黃易唏噓道:“對于坑江南權貴這件事,我是沒有半點心理負擔的。坑的就是他們。”
“只不過,好不容易把屎盆子扣老朱家身上了,想用一個黃子澄就洗干凈?沒那么容易,起碼也要讓他把賬替咱們平了。”
秀才小聲提醒道:“不是吧師父,他們調用國庫的銀子兌換銀票,幾乎掏空了整個朝廷,咱們雖說只套現了二百萬兩,但也不算少了。”
二百萬哪里夠?
“秀才,格局要大一點,人家用黃子澄背債,一次就背五千萬兩,咱們的二百萬兩跟人家一比,水花都泛不起。九牛身上一根毛。”
“可是黃子澄雖然是江南宰相,但卻是個小角色,他背得動嗎?誰信這個?”
黃易嘲諷一聲,“派我們的人過去,揭穿朱樉替罪羊的陰謀。另外,讓老關親自帶隊,炮轟長江,找江南要我們錢莊損失的銀子。不要心疼炮彈,把戲做足一點。”
呂秀才不解道:“師父,都這般田地了,我們可以一舉打下大明,何必再玩這種貓捉老鼠的游戲?”
黃易笑了,“因為江南還未完全失去民心,不把火候燉足,靠武力攻打下來的地盤,將來會死很多人,還會給后人埋下巨大隱患。”
“秀才,現在我們已然占據大明半壁江山,關中穩步前進,越發強橫,何必急于一時三刻?”
“心急吃不了熱豆腐。”
秀才躬身應諾,“是,弟子記住了。”
想起之前老白三萬追十萬傅友德大軍的戲碼,正是因為這場戲,讓黃河以南、長江以北地區的百姓大力擁護關中。洛陽兵馬所到之處,城池鄉野全都主動來投,這不正是不戰而屈人之兵嗎?乃是兵法上上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