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狂妄無知,惹怒了父親,燕王世子朱高熾被關了禁閉,責令書房閉門思過,無令不得出屋門。
燕王府內所有人,任何人不得為世子說情。
別人不行,燕王妃徐妙清可忍不了,兒子剛回來,你這是干什么?
“哼,送他們三個去長安就學,是我此生最錯誤一個決定!”
同樣拒絕了夫人的勸解,朱棣郁悶了整整三天。
直到這天軍師姚廣孝出面勸解,他才知道到底發生了什么。
聽完朱棣的講述,姚廣孝忍不住驚嘆道:“殿下,何必憂心?這分明是天大的好事!朱家出了位圣人呀!”
朱棣不滿道:“和尚,你少在這里和稀泥。我自己的兒子,我能不知道他是什么人?”
“哼,去了一趟關中,才一年時間,就被黃易哄成了傻子,豈有此理?”
姚廣孝卻耐心的勸道:“殿下,貧僧不敢茍同。”
“大世子的言論雖然有忤逆之嫌,但持心端正,憂國憂民,乃是一等一的賢良仁善。”
“只不過他尚且年幼,不知形勢需要權變。所以語出無狀,直言不諱。”
“但您不妨換個角度想想,倘若將來他繼承了皇位,當了皇帝,那他這番愛國愛民的胸懷和善意,豈不正是仁君的典范?”
嗯?
朱棣想了想,好像的確有道理。
但還是隱隱有些擔憂:“和尚,你確定沒看走眼?就他這樣的,萬一將來做了皇帝,不會把祖宗基業拱手送出去吧?”
和尚微微一笑,“等他有了子女,就能理解您所作的一切了。”
朱棣眼前一亮,“好你個奸猾的和尚,心眼真多。去,告訴王妃,高熾到了適婚年齡,給他選個良配,擇日成婚。”
“對了,然后你找機會跟高熾聊聊,敢跟老子我齜牙,這還得了?”
……
身份位置不同,看問題的角度就不同,道衍和尚就很欣賞朱高熾,所以喜歡跟對方聊天。
但見識過父親的自私以后,朱高熾連帶著也討厭這位智囊了,在他看來,和尚是個黑心和尚,壓根沒有佛家人的慈悲之心,凈干些算計人的臟事。
感受到前后態度的轉變,和尚苦笑道:“世子想必是認定了燕王我們都是爭權奪利的惡人,沒有絲毫愛民之心?”
哼!
朱高熾不屑于開口。
和尚接著說道:“燕王姓朱,是大明皇帝的兒子,黃易夫婦關中自立,威脅大明朝廷,雙方立場不同。”
“為了對抗關中這個強敵,用些手段也是無奈之舉,否則根本擋不住對方。”
“世子,總不能我們什么都不做,眼看著關中壯大,然后我們就跪地投降吧?”
“您可別忘了,且不提秦王跟黃易的死仇,就說皇帝曾多次追殺他們一家三口,雙方就是不死不休的局面。”
“倘若黃易夫婦得了天下,朱家子孫不可能有活路,斬草除根的道理誰都懂。”
朱高熾嘲諷道:“那是你這個心狠手辣的妖僧,別用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我姨夫如果心狠手辣想要滅門報仇,何須等到坐擁天下?我們這些人早就被他殺了。”
這……
“哼,別說的那么冠冕堂皇,說白了就是大家都不愿放棄富貴和權勢罷了。”
姚廣孝尷尬的笑了笑,似乎也沒錯。
“既然世子已經看透了這權勢之爭,那就應該尊重自己的身份和立場,你生來就是朱家子孫,燕王嫡長子,你其實也沒得選。”
“雖然燕王妃跟逍遙侯夫人是親姐妹,大家私下里以親戚走動,但倘若真的撕破臉開戰,誰都不想做失敗一方吧?”
“如果關中勝了,即便是逍遙侯夫婦答應放過朱家一馬,他們的手下也會暗地里斬盡殺絕,世子覺得呢?”
這……
僅僅兩個問題,朱高熾就被問的啞口無言。
最終長嘆一聲,表示默認。
和尚接著說道:“世子以為燕王是錯的?無非因為大明百姓窮苦,關中百姓富庶罷了。”
“可世子興許不知道,大明立國二十多年來,百姓的日子是越來越好的,每年餓死的人越來越少,雖然吃穿仍然差些,但漸漸能果腹活命了。”
“這都是朝廷的功勞,陛下一直重視農桑。否則也不會因為改良稻種就給黃易封了逍遙侯。”
不等朱高熾反駁,道衍和尚擺了擺手,繼續講述:“陛下起于微末,沒人比他更了解普通百姓的苦難,所以若論歷代君王之愛民,千年以來,怕是無人能超過陛下。”
“但陛下也是血肉之軀的人,他除了是大明皇帝,他也是朱家的一家之主,兒孫滿堂。”
“人都有私心,在外愛護百姓,回家當然想自己兒孫過得好些,這是人之常情。”
“世子不能以此常情,批評陛下持身不正,換了誰都一樣的。”
朱高熾點頭默認。
和尚接著說道:“其實關中的富庶,并不是因為逍遙侯的節儉。試想一下,雖然他是一家三口,的確沒什么耗費。但即便是他一家三十口、三百口、哪怕加上下人三千口,又何妨呢?”
“整個關中千萬百姓,一人獻上一口,足以養活這三千人了。”
“所以逍遙侯的節儉,只能襯托朱家皇室的鋪張,但于國來說,影響不了什么,無傷大雅。”
朱高熾冷哼一聲,“狡辯!天下人人都效仿鋪張浪費呢?你還覺得沒什么?”
和尚撫掌贊道:“不錯不錯,皇室當為表率,是貧僧錯了。”
“世子,其實關中的富庶是因為工藝技術,是他們掌握了畝產千斤的高產技術。這才是逍遙侯最神奇的地方,天下無人能及。”
“倘若讓大明也擁有如此高明的技術,那大明的百姓也一樣富庶。”
你什么意思?
和尚笑著解釋道:“貧僧并不是怪逍遙侯小氣,沒把化肥制作方法分享給大明,讓天下人都吃飽飯。”
“貧僧的意思是:倘若大明朝廷擁有跟關中一樣的高明技術,卻沒能造福百姓,讓百姓過上跟關中一樣的日子,那才是大明朝廷的失敗。”
“但現在不是,我們只是差在技術上,沒有差在對百姓的仁慈上。”
朱高熾嘲諷道:“關中不征稅,你們一再加稅,百姓苦不堪言,背地里罵朝廷是吸血鬼,就知道剝削百姓,這就是你們的仁慈?”
“明明是盤剝百姓的國之蛀蟲,還想讓人家對你們感恩戴德,呸!真無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