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月?
罷了,三個月就三個月,總算是談下來了。
我們不同意也沒用啊,總不能現在讓關中趕走百姓,那樣的話,百姓還不恨死了我們?
“對了,這次修路是個大工程,不知具體需要多少工人?十萬以內,我們江南就可以包圓了。”說著,看向了旁邊的夏元吉。
夏元吉輕蔑的看了一眼,懶得搭理他。
呂秀才笑了,“具體需要多少人,等三個月后,我們根據工程進度,重新計算需要的人數,再派人同你們商議,現在說不好。”
齊泰連連點頭,“應該的,應該的。既然如此,要不咱們先把合約簽了?”
現在?
呂秀才愣住了,“這么著急嗎?咱們的合作三個月后才開始呢。”
齊泰催促道:“在下總要回去給秦王一個說法。而且買賣早點敲定,咱們的合作可以早點開始,省得再有什么其他變故。”
好吧,反正主動權在我們手上,也不怕你們搗鬼。
“齊大人,我需要提醒你一下,將來我們開始合作,你們官府帶領工人過來。倘若有百姓私自過來務工,我們可不做惡人。”
齊泰陪笑道:“那是那是,將來咱們合作一開始,您就交給我們全權負責,這些瑣事都是我們的。”
“夏大人,談完了,一起走嗎?”
夏元吉冷哼一聲:“不了,君子不與小人同路,本官還要等燕王殿下的回信。”
齊泰嘲諷道:“君子、小人?江北如果真是君子,你就不該來這一趟。大家彼此彼此,何必粉飾自己?”
呂秀才勸解道:“行了,齊大人,我派人送您回去呀?夏師兄還要去看望家師,不能跟您同行。”
額……不敢不敢,不敢勞您大駕。
不用客氣,待客之道我們是懂的。
呂秀才堅持派人相送,而且聲勢鬧的很大,從關中到洛陽,人盡皆知。
送走了齊泰,呂秀才嘆息道:“走吧夏師兄,師父在等你。”
夏元吉卻沒有動,反而認真的盯著呂秀才,“師弟,這一切都是關中做的局,對嗎?陽謀,而且是無解的陽謀。”
“故意用這種方式,敗壞大明人心?三個月的工期,讓百姓們先嘗到甜頭,紛紛稱贊關中的仁善和富足。”
“將來再由大明接手,過慣了好日子的百姓,驟然換成艱苦務工,定然要大罵朝廷無道。”
呂秀才聳了聳肩,“師兄,陽謀不假,但全憑自愿,我們沒有強迫百姓過來務工,也沒有強迫你們兩家過來談判,你們可以不來的,一切保持現狀。可你們敢嗎?”
夏元吉無言以對。
“說白了,就是恃強凌弱!無論是武力還是錢糧,關中想怎樣就怎樣,你們兩家只要不敢開戰,那就沒得選。”
“知道為什么不出兵橫掃大明嗎?”
“師父曾許給小師妹一件事,那就是給她演示一下,不用打仗也能征服天下。”
原來如此!
夏元吉嘆息道:“是啊,人為刀俎我為魚肉,沒得選!”
“一人敵國,氣吞天下,到底是師父。”
呂秀才拍了拍夏元吉的肩膀,“夏師兄,想開點。于大明朝廷來說,很無力,很屈辱。但于天下百姓來說,難道不是好事嗎?”
“自古就是國有道,百姓投之;國無道,百姓棄之。”
“讓百姓跟著大明吃糠咽菜、食不果腹、衣不蔽體、年年戰亂?生死都不由自己,敲骨吸髓的供養朝廷權貴?你看得下去嗎?”
“你也看到了,關中是真的把百姓當人的!”
“大明,無論是燕王還是秦王,一個個把口號喊的震天響,可實際呢?誰真正把百姓當人了?”
夏元吉再次沉默了,是啊,如果燕王真的愛民如子,那就不會派自己過來談判。說白了他還是為了維護朱家的朝廷。
“唉……該死的政治!回去我就辭官。”
辭官?
呂秀才笑了,“燕王不會同意的。”
“我辭官歸隱,不是投效關中,他也不允?這等朝廷,全都在玩弄骯臟的政治,就不該存續!”夏元吉抱怨道。
呂秀才嗤笑道:“恰恰相反。您如果是投效關中,他燕王朱棣不敢阻攔,否則師父一封信他就得親自禮送你過來。”
“反而是辭官歸隱,朱棣不會同意的。”
我……
夏元吉想罵人,但又能罵誰呢?
如果自己辭官改投關中,勢必要背上一個叛臣小人的稱號,一生的污點。
每次來關中,夏元吉見了師父都是欣喜,唯獨這次心事重重。
于此同時,燕王府收到了夏元吉的書信,燕王朱棣跟姚廣孝坐在一起商議。
“老二真無恥,他不僅想留住百姓,還想借助百姓撈一筆?他早晚要死在自己貪財上面。”
“軍師,我們不能學他,留住百姓是為了大明,可也不能拿百姓當工具,良心得有。”
“您看有什么其他辦法嗎?”
姚廣孝手上的念珠顫了顫,嘆息道:“殿下,無論我們學不學江南,恐怕都挽回不了人心了。”
“為什么?”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關中一張告示,天下百姓蜂擁聚集,全是為利。但凡我們出面阻止百姓發財,那就是百姓的敵人,民心已失。這是關中的陽謀。”
朱棣眉頭緊皺,“難不成我們坐視不理,等著百姓全都投靠關中?”
姚廣孝微微一笑,“原本這等陽謀的確無解,但現在江南的做法,反而讓我們有了機會。”
哦?說說看。
“我們無法跟關中正面硬剛,但卻可以把矛盾轉移到江南。他江南不是想官方組織修路嗎?倘若要做成此事,那工地上必須全是官府組織的人,不會留下散工百姓。”
為什么?朱棣沒太聽明白。
和尚笑了,“您想啊,江南朝廷派人監工,肯定會克扣百姓的工錢、糧草。這幫人吃住都很差。”
“倘若工地上有關中自己招募的散工,待遇是一日三餐、一天三十文,那江南組織的工人會同意嗎?要不了幾天就要爆發民變。”
朱棣點了點頭,“沒錯,有道理。”
姚廣孝自信的說道:“如果我們不參與,那么關中只能全部從江南招募工人。既然如此,干脆把整個工程都給他們算了,我們江北不參與。”
什么?為什么?那豈不是眼睜睜看著老二大賺一筆,他們會越來越強的。朱棣表示不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