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燕京城,朱棣開始調兵,卻被姚廣孝攔住了。
“主不以怒興師,大戰一起,軍械糧草都要巨大消耗,我們剛穩定住江北,還未來得及充盈府庫,怎能妄動滅元之戰?”
“雖然北元只剩下殘兵數萬,但依托半個草原,他們完全可以調動十萬百姓。”
“所以滅元之戰的難度,不次于南下勤王。”
朱棣把黃易的書信甩給了姚廣孝,“你自己看吧,黃易這個魂淡,他是能說到做到的。”
姚廣孝眉頭微皺,總不能因為一句話,我們就真的任他擺布吧?
“殿下,如果我們出兵,江南趁虛而入怎么辦?咱們總不能腹背受敵吧?”
朱棣雙手一攤,“那你說怎么辦?這該死的北元小兒,當初在草原就不該放他回去?!?/p>
和尚笑了,“其實很簡單,把大小姐送回去,讓他勸住侯爺即可?!?/p>
“這條不行,換一個?!敝扉]解釋原因。
“那就跟侯爺解釋說我們江北窮困,無力出兵滅元。如果實在要出兵,請關中支援一些物資,如果有武器裝備就更好了。”姚廣孝出了一個點子。
“總之一句話:我們總能找到理由推脫。只等侯爺消了這口氣,也就沒事了?!?/p>
朱棣唏噓道:“和尚,你我跟黃易相識多年,你覺得他是傻子嗎?這么好糊弄?”
“這封書信看似是對北元的仇恨,實則是讓我給個交代,你讓我敷衍搪塞他?倘若他帶著迫擊炮來燕京,你能擋?。俊?/p>
這個……
“王爺,為了江北的發展,總要試一試的?!?/p>
“正好貿易的事,貧僧心有疑慮,想要往關中查勘一番。不如假借出使關中勸阻的機會,順路探查?”
朱棣皺眉道:“貿易的事?有什么疑慮?此事對我江北百利而無一害。你是擔心他們拿鹽鐵做其他的?”
和尚認真的說道:“拋開私交不論,關中跟大明分數敵我,他們豈會這么好心幫助我們做大?”
“而且貿易往來是雙向的,我們得利的同時,關中必然比我們先得利,否則誰會白出力呢?”
“倘若關中得利比我們大,甚至大到遠超想象,那咱們可就是在養虎為患了?!?/p>
聽完此話,朱棣也吃了一驚。
自己只想著洛陽的繁華了,忽略了關中的富庶。
可不是嘛,關中現在尚且弱小,但軍事實力就能威壓整個大明,以至于讓大家忽略了他的成長,假以時日,他們兵器、人口、糧草經濟全都暴漲,那大明可就真的沒機會收復失地了。
不,不僅僅是收復失地,說不定這頭關中猛虎,敢出函谷關橫掃天下!
想到這里,朱棣重重點頭,“好,那你就走一趟,萬事小心。”
姚廣孝自信道:“侯爺不是嗜殺之人,小僧好歹也算侯爺故友。”
商議好了出使一事,朱棣回到了燕王府。
私下里跟燕王妃徐妙清說了此事,徐妙清也氣得不輕,可轉念一想,這件事還真得聽姐夫的。
“殿下,你好糊涂啊,你以為姐夫讓你出兵滅元是單純的撒氣嗎?”
“難道不是?”
“事關小蓉兒的名節,關中不好親自出面動手,所以請你以大明的名義,北上滅元,既解決了那個無禮的北元小兒,又掩蓋了其他非議,分明就是兩全其美的好辦法。你為什么不接下呢?”
朱棣皺眉道:“軍國大事,哪有你說的這么簡單?”
“其一,他關中不能指揮我江北;其二,若我出兵了,江南趁虛而入怎么辦?其三,我江北剛剛安定,實力微弱,無力發動滅國之戰,我不能拿著大明十數萬將士的性命,去辦一件私事!”
私事?這如何是私事?
可燕王朱棣并不給徐妙清機會解釋,一句婦道人家就給搪塞過去了。
世上哪有不透風的墻?
沒幾天,這件事就傳到小蓉兒的耳朵里,十五歲的她已經不是單純的小女娃了。
“就那個戰場上嚇得尿了褲子的魂淡?他瘋了吧?差點被我殺了,不想著報仇,反而派人去求親?”
想到這里,小蓉兒憤怒的找到朱棣,“姨夫,給我兩萬兵馬,我去殺了北元那個魂淡!”
額……你都知道了?
“蓉兒,這件事你別管,我們幾個大人會處理好的。”
“反正你還小,不到嫁人的年紀,等過兩年姨夫帶人北上,滅了整個北元,這件事也就不是個事了?!?/p>
小蓉兒白了一眼,“您是舍不得借兵吧?”
“那好,我這就回關中,帶上我們關中的迫擊炮,炸死那個魂淡!”
一旁的燕王妃一把拉住,“傻丫頭,胡說什么呢?不要名節了?”
“雖然我們跟北元分數敵我,但伸手不打笑臉人,他提親、他喜歡你,那是他一廂情愿,我們拒絕就是了?!?/p>
“可如果因為人家提個親,你就出手去殺了人全家,將來傳出去了,讓天下人怎么看你?”
“你還怎么嫁人?”
小蓉兒皺眉道:“二姨,這跟我嫁人什么關系?分明就是那個尿褲子的魂淡,他也配看上我?”
徐妙清柔聲勸道:“將來你長大了,沒有張家來提親,也會有李家來提親。可人家一打聽,好嘛,曾經有人因為提親,惹來不滿,然后被你領兵滅了全族。你想想看?還有誰敢登門求娶你?”
旁邊的朱棣也連忙附和道:“是啊是啊,這件事你千萬不能出面。我們以你年紀尚幼給搪塞過去了,就是為了保住你的清譽?!?/p>
“蓉兒你放心,姨夫可以給你立下軍令狀,將來一定提那廝的人頭回來給你出氣?!?/p>
徐妙清瞪了一眼,“你說清楚了,你剿滅北元,提北元皇帝的人頭,是為了大明一統,要送也是送去京城給父皇,拿到蓉兒面前算怎么回事?讓人誤會嗎?”
咳咳……對對對,蓉兒全程不知道這件事,我是代表大明滅元的。
朱棣老臉一紅,連忙改口。
燕王府好不容易勸住了小蓉兒,關中這邊,道衍和尚姚廣孝卻碰了一鼻子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