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易快步來到前面,看到了身上插著好幾根弩箭的李善長。
學生鄭沂激動的說道:“侯爺,今天恩師下朝回家的路上,坐在馬車里,突然兩邊就射來無數弩箭……”
黃易擺手打斷道:“有什么話你跟太子殿下匯報。不留、元吉,隨我到手術室救人,準備好器具、止血藥。熬一碗人參保命湯。”
說完,過去抱起氣若游絲的李善長,快步朝著手術室走去。
太子朱標臉色嚴肅的在院子里聽鄭沂講述經過。
黃易一根根的給李善長拔箭裹傷,其中有一根弩箭差半寸就射中心臟了。
“唉,這么大年紀了,受這么重的傷,尋常武將都不一定能扛過來。”
包扎好傷口,給李善長喂下一碗人參續命湯,黃易嘆息一聲,“成不成的,看命了!”
留下兩個學徒輪流看守,黃易走出了手術室。
太子已經走了,有人敢當街刺殺大明宰相?這是找死呢。
用的是弩箭,不是江湖手段,分明就是跟軍中之人相關。所以此案并不復雜,太子朱標親自去刑部大理寺發令擒賊。
事后回到皇宮跟老朱匯報,老朱心頭一驚,“李善長遇刺了?”
朱標勸道:“父皇,敵人太猖狂了,一定要查個水落石出。”
老朱重重點頭,“是啊,敢當街刺殺宰相,那就敢刺殺你我,誰這么大膽子?”
不過嘛……
老朱忽然哈哈大笑起來,“標兒,他們怕了!說明李善長戳到他們的痛處了,那就證明我們做對了。”
“去,帶些藥材過去,你親自去盯著,李善長還不能死。”
啊?這……
朱標心說,現在不是應該全力抓兇手嗎?
“父皇,那兇手這邊……”
“朕會讓錦衣衛參與調查,兇手跑不掉的。”
好吧。
次日一早,李善長悠悠醒來,黃易親自過來給喂下一碗稀粥。
“老李,命可真大!”黃易忍不住豎起大拇指。
李善長聲音沙啞的說道:“我這把老骨頭,是老不死的……”
黃易愣住,“我看錯你了,你不僅命大,心更大!都這副模樣了,還開玩笑呢?”
李善長努力想笑一下,“看到你,老夫就知道死不了。”
黃易打趣說道:“你可不能死,咱們約定好的,讓你再賣命十年,現在不足五年你就想撂挑子?”
哈哈哈……咳咳,李善長笑的劇烈咳嗽。
“老夫這把年紀了,如果真的能再活十年,要感謝你。”
黃易按住了他,“行了,你需要恢復元氣,不敢多開玩笑。放心吧,你這件案子我親自派人去查,一定揪出幕后之人。”
李善長笑了,“不用查就知道是誰。”
“怎么?你知道是誰?”
李善長沒有說名字,反而自嘲道:“我做的事,誰最恨我,就是誰。”
黃易聳了聳肩,“要說恨你,那就太多了,幾乎所有新老勛貴都在恨你,這兩年因為攤丁入畝,你可太招人恨了。”
李善長嗤笑道:“不,刺殺不是因為他們恨我,恰恰證明他們在怕我。再給我三年時間,一條鞭法深入人心,他們想擋也擋不住了。”
黃易點了點頭,是這個道理。
只見李善長認真的說道:“我此番重傷,怕是需要幾個月無法任職。一條鞭法不能停,告訴陛下,另選一能臣,繼續執行。”
黃易愣住了,“老李,你這是……”
李善長笑了,“報仇最狠的不是一刀殺死,也不是誅九族。而是讓對手絕望,讓他們害怕到無力阻止,最終只能低頭認命!”
說到這里,李善長嘆息道:“若這次死了倒干脆,老夫可以青史留名了。陛下也好把一條鞭法堅持下去。”
黃易白了一眼,“姜還是老的辣,老李,你是又壞又辣!”
“過獎!”
“好好休息,其他的交給我。”
……
上午,朱標來看望過李善長,跟他商量誰接手合適。
李善長沒有提名,但把關門弟子鄭沂否了。
雖然鄭沂跟著自己兩年,最為熟悉一切,但他資歷不夠、磨煉也不夠。
朱標點了點頭,他看出來這老頭是想保住鄭沂,念在他一身傷的份上,可以答應這個請求。
問題來了,到底讓誰接手?
朱標看向了黃易。
黃易都無語了,“你是想讓我給你推薦個人選呢?還是想讓我親自來?”
朱標笑了,“都可以。”
黃易撇了撇嘴,“為什么一定要在文臣堆里選呢?有老李手把手教出來的鄭沂在身邊,選個殺伐果斷的武將出面,一樣能成大事。”
“好主意!”朱標一拍大腿。
黃易接著說道:“還沒說完呢。為什么一定要在臣子里面選?皇子不可以嗎?我推薦燕王殿下。他有意去遼東屯田,讓他主持一下攤丁入畝,熟悉熟悉農稅,對他來說是個很好的歷練機會。”
(朱棣:我謝謝你啊,臟活累活總能想到我。)
朱標眼前一亮,“對呀!這么說,四弟還真是最合適的人選。我這就去找父皇商量。”
老朱欣然同意,可朱棣卻傻眼了,“這特么誰出的餿主意?這不是坑我嗎?大哥,別告訴我,是你和父皇議定的?”
朱標笑了:“的確是父皇和我議定的。但主意不是我出的,是醫館你姐夫出的。”
誰?
“黃易那個魂淡?我就知道、我一猜就是他!這不是讓我去得罪人嗎?李善長招人恨,惹來了刺殺,我就不怕刺殺嗎?”
朱標尷尬的看著朱棣,小聲說道:“我給你配足護衛。且一定查清楚幕后之人,殺一儆百,讓他們不敢再動手。”
朱棣:此事沒緩了?
朱標:準你挑幾名得力干將。
朱棣被坑了,攤丁入畝絕對是現下最臟的工作。
黃易在干嘛?他也沒閑著,親自帶領朝廷最優秀的工匠,打造出了大明第一臺水力紡織機。
從羊毛的梳洗、烘干、紡線、織布,全都是機械,哪怕是最鑄鐵件呢?
因為只有機械化才能提升效率。
歷史上這一步步的都是先由人工完成的,慢慢經過百年的逐步摸索,最終才有了機械化。
甚至機械化也是個漫長的過程,一開始的小農經濟,一人一個紡車、織機,到后來人們學會了用水力、電力,開始發明水力大型機械。
黃易在大明直接搞批量的機械化紡織,震驚了所有人,大家都相信他是天上來的。
否則誰能有這個腦子?就這么把羊毛放進去,一步步的,最后就織成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