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平安眼底閃過猶豫,張太妃尚可周旋,鎮北王當真是一座大山,縱使陛下都得謹慎以待。
遲疑一瞬,決然揮手。
“拖下去斬了,膽敢貪墨京營軍餉,想必王爺知曉了,也定會大義滅親!”
張慎思伏誅后,余下諸將噤若寒蟬。
這太監連鎮北王、張太妃的侄子都敢殺,莫說與張家有牽連的武將,連忠于陛下、朝廷的武將都不禁膽寒。
閹宦,果然如史書上所載,心狠手辣兇狠歹毒。
李平安按捺心中不安,若還是當初那個小太監或微末小官,或許還有跳船改換門庭的余地。
如今身兼慈寧宮總管、御馬監提督、京營副都統三職,自個兒就是山頭,已成一方勢力,即便爬去慈慶宮磕頭表忠心,張太妃也不敢接納。
唯有順著陛下心意,與太妃斗、與張家斗、與鎮北王斗!
“干爺爺時常感嘆,一入宦海,身不由己,卻不知他臨終之時,究竟有幾分出于忠心、自愿……”
李平安收斂思緒,俯視余下武將,繼續點名。
“驍武衛偏將孟辰……”
“都統大人饒命!”
孟辰不待說完,直接從人群竄出,跪地求饒:“下官一時糊涂,貪墨了軍餉,愿將全部家財獻給大人?!?/p>
李平安面露心動:“有多少銀兩?”
孟辰連忙回答:“下官喜歡宅院田畝,現銀只有千余兩,若是大人喜歡金銀,這就遣人典當,少說有二三萬兩!”
李平安驟然變色,指著眾多武將罵道。
“瞧瞧!不用咱家審問,貪官就自己就跳出來了。咱家蒙陛下隆恩,豈能與爾等同流合污,拖下去斬了!”
孟辰還要辯解,已經有太監封住他啞穴,扯著嗓子嗚嗚嗚叫不出聲。
轉眼間。
校場上又多了具無頭尸骸,軍卒見平日里高高在上的大人物死在眼前,不在乎罪名真假,自發高呼萬歲。
半年欠餉的怨氣,此刻盡數傾瀉在“貪官”頭上。
陛下果然圣明,欠餉全賴貪官污吏!
李平安見氣氛醞釀得宜,不再浪費時間,接連報出十余個姓名,全是“張”系武將。
“殺!”
一聲令下,寒光閃過,人頭滾落,血腥氣彌漫。
李平安冷眼掃過余下百余武官,其中仍有不少張家黨羽,此時個個嚇得站不穩。
“繼續殺!”
又是十幾顆頭顱落地,任憑你奮起反抗還是跪地求饒,結果都是一樣。
前后三十顆人頭壘成京觀,多數都死不瞑目。
李平安將名單收入袖口,北六衛仍然有十幾個張家武將,但是差事不能一回辦完,人也不能一回殺光。
留些根兒,方便日后來回、反復清洗,才能徹底掌控京營。
李平安下令道:“將督糧官押上來。”
幾個老太監押解十來個官員上前,全都五花大綁,嘴里堵著不知從哪里扯下的破布。
李平安殺意森然:“京營這般多貪官污吏,爾等皆有失職之罪!”
督糧官嘴里說不出話,只能用力磕頭求饒,其中兩個膽子小的看見人頭京觀,雙眼一翻暈了過去。
李平安暗自鄙夷,陛下的大舅子沒見過世面,也忒不禁恐嚇。
“今兒殺累了,咱家給你們個戴罪立功的機會,眾將聽令,發餉!”
“遵命?!?/p>
余下武將如蒙大赦,再不敢恃功倨傲,齊齊躬身領命。
御馬監太監擺開二十余張桌案,旁邊放著一箱箱白花花銀子,各衛兵卒在令旗指揮下,列隊上前領餉。
一兩現銀,一張領二石糙米的條子。
督糧官哆哆嗦嗦發餉,唯恐少了錯了,旁邊盯著的太監不厭其煩的宣揚。
“朝廷艱難,戶部沒銀子了,陛下節衣縮食才湊出這些餉銀!”
前邊幾個軍卒領完軍餉,對著皇宮方向三叩九拜,后邊軍卒見此情形,有樣學樣高呼。
“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從清晨到日暮時分,所有軍餉方才發放完成,隨著李平安宣布,往后三月安穩當兵就能領雙餉。
兵卒似開了竅,無需引導就跪地山呼萬歲。
……
武威縣。
城墻。
成親王負手而立,遙望京營方向,清楚聽到陣陣萬歲呼聲。
“安公公事成了。”
京營南六衛中盛武衛、銳武衛是成親王麾下精銳,此時就埋伏在校場外不遠,隨時準備鎮壓叛亂。
不著兵甲,將領死傷慘重的北六衛,在披甲執銳的兵卒面前就是待宰牛羊。
至于會死多少人,成親王不在乎。
皇族不需要稍加煽動就敢叛亂的兵卒,趁此機會殺光,反而是穩固朝綱。
站在身后的世子趙廉憂心道:“父王,任由那閹人肆意屠戮武將,會不會影響軍心?”
“糊涂!什么叫閹人,那是陛下欽命的京營副都統,你見了要躬身見禮?!?/p>
成親王訓斥一聲,又說道:“京營是皇族根基之一,聽安公公的話,總好過改姓張?!?/p>
趙廉疑惑道:“陛下既有意收回軍權,為何派閹……安公公去做?”
“有些事,陛下或本王不方便出面,太監最是好用?!?/p>
成親王解釋道:“若鎮北王忍了,任由安公公清理麾下將領,那就是忠君體國。若忍不住鬧起來,為了國朝安穩,可以將一切罪責推到安公公頭上!”
太監么,本就該為陛下分憂、背鍋。
趙廉恍然明悟,他打心眼里鄙夷閹人,幸災樂禍問道:“父王,您說鎮北王會不會針鋒相對?”
“安公公故意分兩天發餉,就是等著南六衛鬧事呢!”
……
晚間。
回到御馬監。
李平安聽麾下匯報今日殺死的武將親信名單,從親兵護衛到百夫長什長,全部仔細捋一遍。
清洗,可不止是殺大官,還要將山頭打掉。
夏公公擔憂道:“大人,所涉不入品武官數百上千人,若盡數清理,或許會影響京營安穩?!?/p>
“那也要清理,陛下要的是干凈的京營!”
李平安心中已有計較,吩咐道:“咱家聽說有不少江湖大俠,仰慕陛下圣恩,愿意為朝廷效力,可招攬入伍?!?/p>
什長、百夫長雖不入品級,卻打開了晉升之階,只要后續有“立功”就能升為武官。
至于怎么立功,李平安會遣人指點。
譬如大俠可以領兵剿滅山賊土匪,繳獲足夠立功的贓銀,充入陛下內帑,理所應當就該擢升。
至于窮困潦倒的山賊哪來的銀子,那都不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