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文瑅紀每日作息嚴苛如軍營:天未亮開始晨練,槊影破開晨霧,長槊在其手中翻飛,刺、崩、點、掃、劈都帶著沉凝如山的力量與精準如尺的控制。
汗水浸透衣衫,但心境卻愈發平靜。
宇文瑅紀感覺到,真正的戰場不在眼前,而在未來。
午后,書房內檀香裊裊,攤開各種書籍經典,結合洪帥偶爾通過父親轉來的、語焉不詳的前線軍情簡報,宇文瑅紀在沙盤上模擬推演,如何更快地殲滅敵人,如何在最小的傷亡下瓦解敵軍抵抗意志。
至于如何快速建立有效統治,防止仇恨循環,則不是他該考慮的。
宇文瑅紀推演著后勤保障的節點、分化瓦解敵方各部的可能......蘇淺紫常在一旁,默默替他整理散落的輿圖,或在宇文瑅紀陷入長考時,遞上一杯清茶。她的沉靜,是他專注世界里的一抹柔和底色。
每當聽聞朝廷大軍攻城拔寨,蠻族的暴虐之事,宇文瑅紀緊握的拳頭顯示著內心的波瀾,費城的記憶并未遠去。
對蠻族暴行的憤怒真實而熾烈,強壓下奔赴前線的沖動。
“我的戰場,不在此刻。”宇文瑅紀如是告訴自己。
朝廷現在揮舞著的,是那把鋒利無比的長劍,而宇文瑅紀現在需要更深的積淀,更廣闊的視野。
宇文章身為江州郡守,密切關注著南征動態,洪偉濤的軍報,他總能第一時間通過特殊渠道獲取更詳細的內容。
書房內,他對著交州輿圖,手指劃過洪偉濤的進軍路線,眼中是軍人銳利與老友的關切。
“老洪...還是這般剛猛。”看到洪偉濤雷霆般的迅猛推進,他微微頷首,但聽聞洪偉濤強攻傷亡慘重時,他眉頭緊鎖,手指在案桌上重重一拍。
“蠻地險惡,當以智取輔之...”
他提筆,想寫封信提醒老友,但最終又放下,他知道洪偉濤的性子,更知道這位老戰友的能力。
他的目光更多落在兒子身上,看到宇文瑅紀并未因為未參戰而浮躁,反而愈發沉穩精進,每日練武讀書,推演沙盤時眼中閃爍著超越單純勝負的光芒。
宇文章心中對兒子的欣慰遠大于對前線的擔憂。
“雛鷹振翅,需待風云際會。”
宇文章嚴厲的面容下,是對兒子選擇的默許與期待。
同時,他肩上的另一副重擔也并未松懈——來自溫府的消息。
溫老告訴他,秦景對這場帝國的戰爭表現出超乎尋常的關注,溫光正借此教導其“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的道理。
宇文章知道,平靜的日子,或許不多了。
至于蘇淺紫,她是宇文瑅紀這段沉淀時光最安靜的見證者,她幫著顧氏打理著府中事務,照顧著宇文月,心思卻時刻系在宇文瑅紀身上。
她能感受到宇文瑅紀平靜外表下對交州戰事的關注,朝廷派出六個正卒鎮,兩個勁卒鎮,結果是已經注定的。
但師兄每日的疲憊是真的,她為師兄準備藥浴緩解疲乏,替他整理那些寫滿推演心得的紙張。
當宇文瑅紀對著沙盤上的各種棋子沉默良久時,她輕聲問:“師兄在擔心戰后?”
宇文瑅紀抬眼,看著蘇淺紫清澈理解的眼眸,沉重搖了搖頭:“夫為將者,當以雷霆之威,迅破殄滅強虜。俟克捷于前,而后治亂安民之機可得焉。”
一位將軍,應當以雷霆一般的速度擊潰消滅敵人,先確保勝利,才能有后面治亂安民的機會。
“我的身份,是將帥。”
蘇淺紫點了點頭,但心里卻不想這么多,她只需要關心她的師兄就夠了,想到這里,蘇淺紫將一包她自己精心配制的藥草放在一邊。
“師兄所念,淺紫不懂,但路雖遠,行則將至。”
她的存在,如清泉,無聲滋養著宇文瑅紀。
至于小丫頭宇文月,她對遙遠的戰爭懵懂無知,只沉浸在哥哥不用離家和淺紫姐姐留下的喜悅中。
對這丫頭來說,最大的煩惱就是哥哥平日里事情太多太專注不理她,以及淺紫姐姐最近總在擺弄藥材。
她偶爾會纏著宇文瑅紀講南中的故事,宇文瑅紀只挑些風景奇聞給他說,那些見不得光的東西,被他小心翼翼地隔絕在宇文月的世界之外。
溫府內——
富商的宅邸內,內里氣氛卻因此次南征而顯得不同尋常。
書房內,燭火常亮至深夜。
溫光,這位明帝時期的帝師,如今幾小只的守護者與教導者,他雖然不算很懂軍事,但他敏銳地捕捉著這場戰爭的每一個細節。
有宇文章給他提供的情報,這情報比官報上的更詳細且迅速。
“景兒,看這里。”溫光指著交州地圖:“洪偉濤用兵,如烈火燎原,剛猛迅疾;此劍,鋒利無匹。”
溫光將景帝南征的決策,背后蘊含的政治信息一一點出、朝廷的糧餉調度,各地方的反應一一拆解,引導著秦景思考戰爭背后的政治、經濟與人心。
“仁者,當知兵而不好戰;用兵之道,在于保境安民。高祖皇帝以武止戈四字,乃其心術之精髓,亦是天下蒼生之福。”
溫光的教導間,充滿了對秦景的考量和期許。
隨后,他將更多的目光投向嫻靜的長公主秦子衿。
溫光在一次品茶間,似是不經意地提起,“子衿,宇文郡守之子宇文瑅紀,交州大捷,多少年輕兒郎熱血沸騰,恨不能立赴沙場博取功名;唯有他,安居江州,讀書練武,推演沙盤,不驕不躁,心性沉穩。”
秦子衿捧著茶盞的手微微一頓,清澈的眼眸望向溫光,沒有言語,但聰慧的她,已明白義父的深意。
宇文瑅紀,這個被義父認可,郡守倚重,洪帥賞識,更是章民高足的青年,竟與溫光教導弟弟秦景的高祖之道隱隱相合。
秦子衿第一次對這個僅有一面之緣的青年,泛起一絲探究的漣漪。
至于秦景,少年人的熱血被戰場上的捷報點燃,他崇拜洪偉濤的勇猛,渴望有朝一日也能指揮千軍萬馬。
但溫光的教導像是一盆冷水,讓他開始思考戰爭背后的代價與責任。
他開始更認真地研讀史書與兵法,關注的不再僅僅是勝負,還有為何而戰以及戰后又當如何。
宇文瑅紀的名字,也被他牢牢記在心里——一個和他認知中不太一樣的名將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