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朝會
夏燁按照田豐的錦囊計策,周旋于朝中三方勢力,終于在何進立劉辯為皇帝后召見群臣,夏燁也帶著關羽張飛趙云黃忠四人朝拜新皇帝。夏燁是以何進封的左將軍覲見皇帝。是日,夏燁穿戴朝服,在關羽張飛趙云黃忠四人的簇擁下來到了皇宮,除了夏燁有何進封的左將軍頭銜,其余四人沒有正規的官職,只能止步于皇宮外。唯有夏燁一個人拿著詔書進宮朝拜新皇帝。
夏燁進殿,文武群臣各列兩旁,夏燁自己定性為文臣,站在了文臣末端。何進站在武官之首,王允站在文官之首,皆向新皇帝朝拜。何進出列站在大殿中說道:“今,新皇登基,天下方定,黃巾匪寇已然覆滅,特論功行賞,犒賞天下,各文臣武將自行殿前述職,以查究實況。”
說完,何進悠哉的回到自己的武將首位站定。此時王允見何進站好后,亦出列道:“新皇登基,當行慣例,大赦天下,非十惡不赦之徒,皆可免除刑法,以事生產?!闭f完,亦歸隊了。
皇帝劉辯看了看旁邊垂簾聽政的何皇后和董太后,又怯懦的看了看何進,見何進點頭,便唯唯諾喏的道:“謹聽兩位愛卿啟奏,文武群臣各上殿前述職;大赦天下,免除刑法,讓囚徒從事生產?!?/p>
小皇帝說完,群臣皆呼:“圣上英明。”
此間何進朝袁紹、曹操等人使了幾個眼色,示意他們出來述職。袁紹見是表現自己的時候,當然不會放過這種事情,便大跨步出列道:“圣上,臣袁紹剿滅冀州、并州黃巾軍十萬余人,臣等部下此刻正與黑山軍張燕進行對峙僵持,望陛下體貼明察?!?/p>
小皇帝看了看袁紹,不知該說什么,隨即扭頭看了看自己的舅舅何進,此刻何進接話道:“本初四世三公,有此護國之心,乃大漢之福,既已剿滅兩州匪寇,不如就勢封為冀并二州州牧吧。”
小皇帝一聽,急忙道:“依大將軍所言,封袁紹為鎮北將軍,領冀州牧和并州牧?!?/p>
袁紹聞言,喜上眉梢,急忙拱手作揖鞠躬道:“謝主隆恩!”
隨即朝何進投來感激的表情。何進朝袁紹點了點頭,袁紹便歸隊了。袁術看見袁紹封了鎮北將軍,也出列述職道:“圣上威武,借圣上余威,臣袁術,久經淮南,清剿黃巾匪寇亦十萬余?!?/p>
何進看了看袁術,心想淮南受黃巾波及較小,怎么可能會有十余萬眾的黃巾軍,但轉念一想,袁術也是四世三公,還是袁家嫡子,故便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朝小皇帝道:“圣上,袁術剿匪有功,可進行封賞?!?/p>
皇帝看了看自己的舅舅,又看向袁術道:“封袁術為鎮南將軍,領揚州牧?!?/p>
袁術一聽,趕忙在大殿上一跪,拜了皇帝,便領功回到了隊列,不時朝何進投來感激之情。何進也點頭會意。
接下來是皇甫嵩、朱雋、盧植等一眾實干派,封賞不及袁家兄弟,封的都是空頭軍銜,最慘的是皇埔嵩,因不懂得曲意逢迎,得罪了何進,便被找了個理由:以曾在廣宗打張角三兄弟時,戰敗過一次,被降級為驃騎將軍,將左將軍的位置空閑了出來。
不一會兒到了曹操,只見他跨步出列,道:“圣上英明,臣曹操舉家族八千子弟兵,興兵救援兗州,取敵百萬眾人口,現暫領兗州牧。”
此話一出,文臣武將一片嘩然,你曹操居然憑借八千子弟兵破敵百萬眾,怎么可能,紛紛嘲笑不止,說他吹牛。旁邊的何進也拉不下臉色,畢竟曹操是他的手下,是他保舉曹操為京官,一出場就是典軍校尉,還把十常侍蹇碩的叔叔給活活打死,此刻的何進也對曹操吹的牛皮有點意見,只是礙于情面,沒有發作。
而曹操卻仍然在不緊不慢的述職,當他把自己怎么收編百萬眾黃巾軍人口時,一眾文武皆驚得張大了嘴巴。曹操這人確實有能力,在兗州牧劉岱戰死后,依托兗州高墻,憑借智謀一點點蠶食、鯨吞黃巾軍人口,特別是黃巾軍糧草不濟的時候,直接被曹操打了七寸,一舉拿下了整個兗州。小皇帝聽得津津有味,一時忘乎所以,直接就張口封賞了曹操,道:“曹愛卿,朕封你為鎮東大將軍,領兗州牧?!?/p>
旁邊的何進看了小皇帝幾眼,沒見皇帝反應,故意咳嗽了幾下,這才把小皇帝的注意力拉過來。小皇帝看了看自己的舅舅,感覺有點失態,便閉上了口。何進這才朝曹操道:“孟德,足智多謀,此封賞可滿意?”
曹操作揖鞠躬道:“謝圣上恩賜,臣愿為大漢流盡最后一滴血,為國盡忠?!?/p>
何進點了點頭,道:“嗯,可以了,回去吧!”
隨即曹操返身歸隊。之后是孫堅、陶謙、丁原、劉表、公孫瓚等人述職,基本都得到了封賞,大差不差。此刻大殿之中基本上都述職完畢,輪到夏燁時,夏燁激動的跨出隊列,準備述職,卻見小皇帝一臉疲態,根本就不想聽了,何進和王允也沒了耐心,文武群臣也不想聽后面的人的贅述。何皇后見此情景,便起身道:“今天朝會就到此為止吧,愛卿們都回去吧?!?/p>
隨即準備拉著小皇帝的手回宮。此刻的董太后,卻站了出來,道:“陛下應該體諒群臣,還有些臣子未述職完呢!”
董太后之所以這么說,是因為她在朝中缺乏文臣武將的支持。為了爭取朝臣的支持,每次朝會都會逼著小皇帝認真聽朝臣的匯報,以獲得朝臣的好感,從而增加自己的政治資本。此刻的夏燁反而不想述職了,他怕卷入到政治漩渦之中,他對政治本來就不敏感,若是說錯了話,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但此刻董太后發話了,小皇帝和何皇后也只能被迫又坐回了原位。何進看了看董太后,咬緊了牙關,心里想著一定要除掉董太后,大權在握。隨即何進朝大殿中喊道:“繼續述職。”
大殿之中還沒有述職的就三三兩兩幾個人,夏燁、張均、王朗等人。夏燁想了想,既然來了,就說一下吧,隨即跨步出列,道:“承蒙陛下圣恩,臣夏燁舉兵五百,輾轉多地,以三千兵馬定青州,殲敵六七萬,現為青州牧。”
此話一出,文武群臣又是一片嘩然,牛啊,又來一個吹牛皮的!一個個對夏燁指指點點。何進見是前日拜訪自己的夏燁,見他選擇自己站隊,便上前解圍道:“陛下,此人功績我核實過,并無虛假,可封其為破奴將軍。”
朝中有人好做官吶,何進這么一說,一眾文臣武將皆改變口吻附和說:是也、是也。
王允見勢,夏燁是位良才,今后一定是天下百姓的福音,便也補充道:“陛下,大將軍所言極是,此人必是我大漢之福啊?!?/p>
何進瞅了瞅王允,心下疑惑,怎么這老頭突然愿意搭配自己了,平時可經常和自己唱反調,就是因為不滿意自己外戚的身份,難道是想和自己搶人?
隨即何進又補充道:“陛下,以夏燁的軍事才能,一個破奴將軍恐怕不足以使其才能得以發揮,微臣建議封其為左將軍?!?/p>
旁邊的皇埔嵩一聽,本來被降級的心情,心里更加五味雜陳了,自己的位置被一個后輩給搶了,心里憤憤不平,但也不敢發怒,只能憋在肚子里一言不發。
王允斜眼瞥了一眼何進,知其所為,也不敢力爭,也不表態,只是用一種別樣的眼神回味的看了幾眼夏燁。
夏燁也被搞得不知所措,這政治真是太費心力了,看起來得到了封賞,其實周旋于各方勢力,不知不覺中還得罪了人。
臺上的董太后也流露出了欣慰之色,因為十常侍現在侍奉董太后,企圖依靠董太后攫取朝中大權,夏燁曾秘密拜訪過十常侍,十常侍正缺外援,夏燁的到來無疑正中他們的心頭,故想提拔夏燁。而此刻朝中左右兩派皆有意于夏燁,董太后豈可放過,隨即界越皇權,同意了何進的表奏,道:“嗯,眾愛卿皆慧眼如炬,此類人才當然稱得上左將軍這一職位。嗯,孤家替皇帝陛下準了。封汝為大漢朝的左將軍,位列大將軍之下?!?/p>
夏燁此時誠惶誠恐,不知不覺間已經卷入政治漩渦,三方勢力都投來了橄欖枝,若是有一丁點的處理不好,可能明日就是自己的忌日,走不出這皇宮,心慌得一匹,因此有些手足無措,只能一言不發,腦袋遲滯了許久。
此刻的何進也是一頭霧水,見董太后也對夏燁投來贊賞的眼色,心中隱約覺得夏燁這人有點靠不住。小皇帝看了看何進和群臣,見沒有人反駁,便朝夏燁道:“依大將軍及董太后所言,封你為左將軍,領青州牧。”
夏燁聞言,腦袋在剛才的遲滯中回過神來,趕緊在朝中大殿一拜,道:“謝主隆恩。”隨即趕緊歸隊了。
之后是張均述職,張鈞是個諫議大夫,述完了各個朝臣的履職盡責情況,又補充了一點,道:“陛下,您有一皇族支脈現為草民,亦有戰功,殲敵萬眾,此刻隨軍公孫瓚軍隊之中。”
皇帝聞言道:“噢?張大夫,你且說來聽聽。”
張均道:“此人與陛下同姓,名備,字玄德,從軍公孫瓚,領兵殺敵萬余,頗有戰功,望陛下給予封賞?!?/p>
小皇帝聞言,朝公孫瓚道:“伯珪將軍,可有此事?”
公孫瓚出列道:“陛下,此乃我同門師弟,卻有其實,戰功顯著?!?/p>
此刻盧植也出列道:“陛下,此人曾求學于我,與公孫瓚皆是我門下弟子,品學兼優?!?/p>
小皇帝一聽,看了看何進,見何進點頭,便朝張均道:“張大夫,依你看,此人如何封賞?”
張均道:“按大漢律法;戰功過萬可封縣丞。”
小皇帝問了問何進道:“大將軍,你來安排吧!”
何進作揖回復道:“陛下放心,老臣自會安排。”
之后是王朗等人述職,一天朝會便由此結束。朝會過后,夏燁想到了張鈞口中的劉備,來到這個世界結識的第一個豪杰,從他身邊搶走了關羽張飛等一眾一流武將。還以為他沒有關羽張飛的輔佐,會平凡于這個世間,沒想到仍然展露出了頭角,混了一個安喜縣丞。夏燁此刻也覺得虧欠劉備,便在朝會過后,結識公孫瓚問詢劉備在洛陽的住所,前去探望這個數年不見的老兄弟。
夏燁回到住所,閑來無事,便帶著關羽張飛趙云黃忠四人去看望劉備。五人騎著馬來到了劉備落腳的驛站,只見驛站破落,零星幾個士卒在打掃庭院。夏燁等人下馬步行走了進去,沒有遇到士兵阻攔,畢竟現在的夏燁是左將軍,一亮令牌,閑雜人等直接就回避了。很快夏燁五人來到了后院,只見一個壯實的漢子在舞劍,夏燁一眼便認出了此人———劉備。
夏燁看了一會舞劍,在此人身后鼓起了掌,稱贊道:“好劍法,好劍法,數年不見,武藝更加精進了?!?/p>
劉備回頭一看,只見五個彪形大漢映入眼簾,夏燁稍微矮小一點,和他差不多,一時沒認出來,卻感覺很熟悉,畢竟夏燁離開劉備的時候還是嘴巴不長毛的親澀少年,現如今已經滿臉胡須23歲矣,過去了整整四五年了。劉備記不住,確實也在情理之中。只見劉備疑惑道:“五位壯士,我等可認識?”
夏燁大跨步朝劉備走去,咧嘴含笑道:“大哥,可曾把我忘了?我是夏燁,玄威呀!”
剛說完,就雙手緊握住劉備的手。劉備一時不知所措,在腦海中想了許久,搜索夏燁這個名字無數次,才想起來那年母親生病,收留的一個流浪漢,沒想到竟然是眼前的這人。劉備看了看夏燁,心有感觸,嘆息道:“時光好快,一晃五年矣,沒想到賢弟已長成如此這般健壯,為兄都認不出來了你呀!”
夏燁見劉備認出了自己,也高興道:“哈哈哈,大哥沒忘記我,實在是太好了,我給你介紹一下,我的結義兄弟。”
隨即牽著劉備的手來到了關羽張飛趙云黃忠四人面前,一一向劉備介紹。夏燁道:“大哥,這是關羽,字云長,是我的結義兄弟,為我軍水軍統帥;這是張飛,字翼德,也是我的結義兄弟,為陸軍統帥,我起義軍時皆靠他們的幫襯,不然難有現在的建樹;這是趙云,字子龍,為我軍騎兵統帥,馬上功夫十分了得;這是黃忠,字漢升,為我軍弓兵統帥,有百步穿楊的本領,從未失手。”
劉備看著夏燁自豪地向他介紹著自己的部將,也是一臉欣慰,朝夏燁道:“玄威,有福氣啊,有這么多絕世猛將追隨,他日必成大器?!?/p>
夏燁見劉備夸獎自己,心里歡喜,朝劉備拋來橄欖枝,道:“大哥,你一個人行走于這世間,難免落寂,不如跟我走吧,和我一起去青州發展,我絕不會虧待大哥你的?!?/p>
劉備看著夏燁,笑道:“哈哈,燁弟,這才剛見面,就朝哥哥拋來招募令??!你啊你,何時能放下你那視才如命的心態啊!哈哈?!?/p>
夏燁一聽劉備和自己開玩笑,便也只顧陪劉備笑了,不再提招募的事情,六人圍在驛館里,打來了米酒和熟肉,一直調儻到了天黑。一連幾日,夏燁發覺自己的四位將領和劉備越走越近,感覺到不妙,才借口拜訪其他朝臣減少了和劉備的見面。
一日,十常侍頭子張讓來訪,要求夏燁為外援,幫助十常侍殺何進,夏燁一聽此事,急忙打馬虎眼,忽悠走了張讓,急忙就帶著四員武將準備跑路,反正來京城已經正名了,他這個青州牧合法,還得了一個左將軍的頭銜,已經傳遍天下,沒必要再呆下去,便打算啟程離開這個是非之地。夏燁僅僅拜別了劉備,又雇傭了幾個酒肆伙計,四處傳播他夏燁的威名,將他的名頭從京城傳遍天下。然后就悄悄的離開了洛陽,領著一千騎兵,一路朝青州跑去。
說來也奇怪,回去的路上沒有遇到劫匪,可能是來時打了數次仗,興許是把沿途的匪寇打怕了,沒人敢來劫道,更有可能是自己現在輕裝出行,沒有財物的牽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