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另一個記者再次提問。
“那么請問馬玉玲老師,你會后悔出演《風華》嗎?”
記者提出的話題一個比一個犀利,此話一出,別說是馬玉玲,就連衛元的表情都不是很好看。
馬玉玲的臉色更加僵硬了,“當然不會了,能夠參演《風華》是我的榮幸。”
下面的記者已經把標題都寫好了,到底是顧及著衛元的臉面,下面的問題都比較和緩。
一直到最后的時候,有個記者看了看手機,提問到:“剛才衛元導演認為《慶余年》構不成威脅對嗎?”
衛元皺起眉頭,“這位記者,難不成你覺得這么一部劇會對我構成威脅嗎?我并非看不起新人導演,只是一個新人還需要沉淀。”
那位記者繼續問道:“您的意思是,你并不看好陳宇這位新人導演對嗎?”
衛元當然不可能說對。
“還請各位記者不要曲解我的話啊,我并不是不看好這位新人導演,我只是說,《慶余年》,注定超越不了《風華》,僅此而已!”
說完,正好也到了結束的時間,衛元帶著主演團隊道了謝就離開了,他身后的記者則是瘋狂編輯,將自己寫好的標題發了出去。
于是在當天,一條【衛元導演直言,《慶余年》比不上《風華》】登上了微博熱搜,同時,還有【魚神跨界成為導演,衛元說并不看好】這種微博。
有認為衛元說得對的,也有站在陳宇這一邊的,再加上黑子渾水摸魚,網上瞬間爆發了一大波罵戰。
“笑死,那些說《慶余年》不行的真的去看了嗎?”
“反正我覺得《風華》比較好,拍的很真實”
“衛元我真的服了他的,之前他就說,那些拍古裝劇的都不行,只有他才懂,現在又說魚神不行,咋了,你是懂王啊你?”
“衛元身為大導演,他沒必要針對魚神啊,他說不行也就是說出自己的心里話罷了,也不至于罵他吧”
“笑死,衛元這是被捧習慣了,真就覺得全世界只有他最牛唄?”
“這波我是站在衛元這邊的,不管怎么說,衛元當了這么多年的導演,肯定是有他的底氣的”
“衛元這些話說的也太過分了吧,他看《慶余年》了么就說不行,真搞笑”
這些評論,衛元自然也看到了。
“我就知道那群記者要添油加醋。”衛元皺起眉頭。
副導演撓頭,“那咋辦,聯系他們撤了?”
衛元搖搖頭,“沒必要花那個錢,何況這怎么不算是宣傳呢?至于那些話,那不重要。”
他確實是那么想的,而且他也確實很自信,所以根本沒當回事。
直到當天晚上,《慶余年》首播的四集結束,統計平臺放出了最高峰值的實時收視率,竟然有4.3%!
要知道,自從網絡平臺出來之后,已經很多年沒有人達到過這個成績了!
而且,這還只是首播的收視率,4.3%是最后兩集的收視率,這意味著,沒有觀眾中途換臺不看,等下周的兩集更新的時候,搞不好這個數值還會再增加!
很快,《慶余年》的首播成績就上了熱搜。
【《慶余年》首戰告捷!實時收視率,最高達到4.3%,下周有望持續升高!】
這么一條熱搜,和下面的【衛元導演并不看好《慶余年》,認為《慶余年》不可能比得上《風華》】放在一起,看起來多少有點好笑。
“哈哈哈!爽了!要不是之前不知道收視率,我早就懟回去了!”
“衛導確實很厲害,他的《風華》也拍的很好,但是平心而論,我還是更喜歡看《慶余年》,不是《風華》不好,而是《慶余年》太好”
“打臉了吧,衛元真是被捧久了,他根本就沒看過《慶余年》,就能說《慶余年》比不上《風華》,現在結果出來了,誒呀,也不知道是誰比不上誰啊”
“衛元現在真的是有點過度膨脹了”
“平心而論的話,《風華》不管是從立意還是拍攝上都不錯,放在以往,搞不好又會成為衛元的一個代表作,但是只能說生不逢時吧,兩部劇偏偏碰到一起了”
“這只能說明魚神確實適合當導演啊,跨界的神,真的沒說錯!”
于是,已經過去了這么久,“跨界的神”這個稱號,又再次被提了出來。
而這個時候,整個記者會的視頻也放了出去。
在聽到有記者提問馬玉玲的時候,陳宇的粉絲瞬間跑去了馬玉玲的微博下面。
馬玉玲最新的一條微博,還是轉發的《風華》的劇組宣傳。
“馬玉玲,你后悔了嗎?”
“之前你愛搭不理,現在你高攀不起”
“不會真的有人覺得自己很聰明吧,這可是女二呢~”
之前馬玉玲干出來的事,陳宇的粉絲都很生氣。
要么你就不要參演,結果試鏡都過了,甚至開拍在即,結果你去了另一個劇組,這不就是瞧不起陳宇么!
陳宇的粉絲自然不樂意。
現在可算是有他們出氣的時候了。
看著這些評論,馬玉玲現在還只是生氣而已,畢竟雖然衛元說的話被嘲諷了,被打臉了,《慶余年》的成績也確實比《風華》好,但那也不意味著《風華》就沒有人看啊!
但是就在下一周的時候,這時兩部劇同時都在網上上線了,只不過是不同平臺。
錦鯉很下血本,只要你點進錦鯉app,首頁大屏就是《慶余年》,上面輪播的屏幕也是《慶余年》。
這一周,藍臺的藍莓app播放的是《風華》第九集和第十集,而藍臺電視臺播放的是十一集和十二集。
而錦鯉,播放的是《慶余年》上周首播的四集,電視臺則是第五集和第六集。
兩部劇可以說是“孽緣”。
同樣都是電視臺在周六周日播出,網絡平臺在周三周四播出,甚至更新時間都是一樣的。
這就導致,網友想要看,那同一時間只能看一個。
同時,也有很多業內人士,都在關注這一周,兩部劇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