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李煜墓到底在那個位置,到了今天已經沒有一個確切的定論了,只知道是在北邙山】
【現在大家所看到的,是這兩年經過民間捐資所立的一個衣冠冢罷了,要是跟其他歷史上有名有姓的帝王相比,這座李煜墓無疑寒酸至極】
【不說跟帝王的陵寢相比,甚至就連一般的大戶人家也要比這強上無數分】
【這座墓碑藏于枯樹林中,旁邊野狗嘶吠,倘若不仔細尋找,甚至于就會錯過,即便是見了,要是不提誰也想不到這破敗的墓碑,竟會是在文學史上留下重重一筆的李煜的墓地】
【但我更想告訴大家的是,這不是什么南唐君主的墓地,而是一個詞人的墳墓】
李煜對著天幕重重三拜。
“千萬不要這般說,后人還能記得我,幫我立這樣一座墓,煜就已經感激不盡了。”
他不過一亡國之君,能得后人如此偏愛就已經感激不盡。
又如何還能奢求更多呢。
“李煜啊~”
林齊默默嘆了一口氣,點開了評論區。
【多希望你只是那一身天水碧的李從嘉,而不是高高在上的李煜】
李煜看到這話也是默然。
如果可以的話他也只想做李從嘉。
【從嘉,我來看你了,給你看看現在的南京,真的美極了,難怪你會如此掛念】
【如果沒有多那么功利的話,語文一定是這個世界上最美的學科】
【李從嘉:別什么酒都拿來,打小就沒喝過這么差勁的酒】
【李煜:閑來無事,來看看各位小朋友們都給我寫了啥吧。
旋即問號臉,這都寫的什么玩意?】
【生于七夕節,死在也在七夕節,就連生死都如此浪漫,令人驚嘆】
【曹操墓前的布洛芬都堆成山了,沒人管管嗎?】
“這布洛芬何物?”
曹操眼中一片茫然,隨后看到旁邊天幕給出的解釋后,一陣哭笑不得。
“不曾想孤這頭疾的毛病,連后人都心知肚明。”
“不論如何,操在此謝過諸位了。”
這一刻曹操心中有一種說不來的滋味,心情跟李煜有些許的重合。
【說到李煜就不得不提,另一位同樣才華橫溢的皇帝趙佶了,字畫造詣巔峰造極,那一身才情跟李煜簡直如此一轍,都是用江山換的】
追評:“我覺得還有乾隆的詩!”
追評:“那確實是很絕了。”
追評:“憋笑挑戰是嗎?”
【這哪里拜的是李煜,不就是拜的自己的朋友圈和斗音嗎?
而且這根本就不是李煜墓,別笑死人了。】
追評:“你是不是對浪漫過敏啊,就算是拜的朋友圈又礙著你什么事了。”
追評:“人一沒收費,二來確實帶動了旅游人數,怎么就礙著你了呢?耽誤你掙錢了啊?”
追評;“真的假的有那么重要嗎?先不說李煜確實就在邙山山,大家更多的也是為了自己心中的一份精神寄托。”
追評:“憑吊懷古本就是華夏人的浪漫情節,從古至今莫不如此。”
三國。
孫權看著后人對著李煜那一句句肉麻至極的話,再看著李煜墓前的美酒,以及那用心至極的南唐故土,整個人的溫度不斷上升,臉直接紅了!
憑什么這李煜就能被后人如此厚待!
不過一亡國之君而已!
跟他比某不過是帶著十萬大軍輸了一陣而已,嚴格算起來都沒損失多少人。
怎么他的墓前,后人就把張遼那廝放上去!
就連曹賊的墓前都有那治頭疼的布洛芬,某不服!
天幕前,無數人對李煜的艷羨達到了巔峰!
不僅給他立碑,千里迢迢祭拜就只為了帶上他故鄉的一抔土!
這種事...
這種事真的太叫人嫉妒了!
就憑他會寫詞是吧!
許多人埋頭苦思起來,該用什么辦法讓后人記住自己。
寫詩詞這種事,他們仔細一想還是覺得不行。
如果只是戲作那簡單,但想寫出名傳千古的詩句是誰都能寫出來的嗎?
哪怕是找人去買也不太行的通!
價格被哄抬的太厲害了。
現在那些個會寫詩的,行情已經不知道漲的多高了。
便是買來了一首上品,也真的流傳到了后世,但詩才這種東西是裝不出來的。
別人一看你的生平就知道怎么回事了。
憑白落的讓后人笑話。
有沒有什么快捷簡單,風險還小的方法呢?
汪倫:“有的,有的,這種方法包有的!”
天幕上畫面如煙塵般散去,不少人一看立馬知道新的故事要來了。
于是暫時按下了內心的躁動看向了天幕。
畫面中月色當空,皎潔的月光照射在一座寺廟上,庭院前一個畫像成了精,身著白衣的男子正看著鏡頭。
這個畫面頓時讓無數人心中一陣恍惚,好像想起了什么。
祖龍!
對,就是那個!
天幕前,嬴政臉一黑。
死去的記憶又在攻擊他了!
就不能換一個形式講故事嗎?
這種畫像會動的方法,后人究竟是怎么研究出來的!
真的是服了!
有這種技術,就不能用在正道上嗎?
整日里在編排來編排去,朕倒是要看看這一次的受害者又是誰。
【張懷民:我是躺贏狗?】
張懷民何許人也?
宋之前的古人們冥思苦想了半天,也沒想到這張懷民究竟是誰。
“沒聽說過這人,估計應該是我等之后朝代中出現的人杰吧。”
“也不知這人身上又有怎么的豐功偉績,能名留千史,讓后人也記住他的名字。”
“好好看,好好學,吾等也要奮發,也要像這些天幕上的人杰一般,讓后人記住我等的名字。”
“共勉!”
宋以后的朝代也在思考張懷民到底是誰,感覺好像有點印象,但仔細想又說不出來是誰。
這種記憶模糊的感覺讓不少人都感覺有些抓狂。
明明好像有點熟悉,但就是想不起來。
“有了!”
“你有頭緒了?快說快說!”
“我也不太確定,但我印象之中確實只有這么一個張懷民!”
“你先說,是不是我們自己判斷!”
“諸位可還記得蘇文忠公的一篇文,記承天寺夜游夜游。”
“你是說這個張懷民是這里面的?”
“不可能,絕對不可能!”
.....
北宋年間。
張懷民看著自己的名字抓了抓腦袋。
“這人說的應該不會是我吧?”
“肯定不是我,應是同名同姓的巧合罷了。”
張懷民心中有數,自己的資質也就一般,如何能和這時間歷史長河中的英雄相提并論。
蘇軾笑道,“懷民為何如此妄自菲薄,汾陽郡王郭子儀的事跡不就擺在眼前嗎?”
“這世上多的是老驥伏櫪之人,說不定往后懷民兄就要做出好大一番功績也不一定。”
“絕無此等可能!”張懷民嗤笑了一聲。
“那不如打個賭如何?”
“賭就賭,要是這人是我,我就...”
張懷民說著往四周看了看,指著眼前的茶桌。
“我就當場把這茶桌一口吃掉!”
“一言為定!”蘇軾驚喜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