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二圣開講之際,蜀山之下原本正在等候圣人講道的一眾生靈,忽覺一股清靜自然的道韻籠罩了整個蜀山范圍。
不自覺地抬眸望去,只見一個老者,盤坐在蜀山之巔,表情無悲無喜,氣息絲毫不漏,仿佛與天地合二為一,若不是親眼所見,感知范圍內根本發現不了老者的身影。
有少數幾個曾經去過紫霄宮聽道的人,心下駭然,他們因為修為陷入了瓶頸,所以才厚著臉皮,前來聽圣人講道,也沒想著要拜太清為師,只是想看看能不能借助圣人講道,突破自身瓶頸。
沒想到在太清成圣后,竟然如此深不可測了,他們也算是大能修為,在太清主動散出道韻前,他們竟然沒有絲毫的察覺。
即便是現在,在他們的感知中,蜀山之巔那里,依然是空無一人。
不禁讓他們想起了當初在紫霄宮聽道時,高居在云床之上講道的那道身影,此時的太清和當初的鴻鈞道祖何其相似。
無論是形象,氣息都是那么深藏不露,讓人無法琢磨,心中對于圣人的敬畏,也更加深刻,同時那顆想要成圣的心,也更加火熱。
不再多想,這幾人連忙起身,與一眾生靈一起同太清行禮,太清淡漠的眸子掃視下方,微微頷首,隨后便開始講道。
“道可道…”
玄妙的道音自太清口中傳出,帶動著天道之力,在蜀山之地,形成了靈氣狂潮。
蜀山之上聽道的一眾生靈,盡皆被濃郁的靈氣包圍,在玄妙道音的加持下,修為開始逐漸提升。
再次有大批的蜀山生靈得以化形,自動歸于道教門下,雖然不是太清的弟子,但他們為蜀山所育生靈,又得太清造化而出。
氣運天生便與道教相連,講道途中,太清眸光掃視這些剛剛化形的生靈,心中暗暗點頭。
蜀山生靈雖然資質一般,但承載了太清的道韻,天生適合道教,而且剛剛化形,心性單純,好好調教一番,以后可以在洪荒中替他傳播道教教義。
其中有一個生靈引起了太清的特別關注,在他化形之時,太清竟隱隱感覺到其與自己似乎有著師徒的緣分。
太清略微觀察,這個生靈是蜀山上的一株柳樹化形,一化形就是老者形態,有著兩條長長的白眉,像是兩柄利劍掛在眉毛之上。
太清默默推演,發現上次與元始和通天論道之時,這棵柳樹就獲得了不小的機緣。
如今更是借助自己講道之機化形而出,與自己間的緣分,確實深厚。
并且太清感受到自己的靈寶空間內,那枚自分寶崖上獲得的,極品先天靈寶級別的“兩儀微塵符印”,竟然在微微顫抖,似乎與這個剛化形的生靈有緣。
太清心中已經有了打算,一切且等講道之后再說,這些人群中還是有著幾個不錯的苗子,太清準備一同觀察下,待講道之后,再看是否收為弟子。
昆侖山中,雖然也是人潮涌動,但卻不像其他圣人處一樣,元始并沒有公開講道的打算,只是設下了種種陣法,布下九重天階,用于篩選弟子。
即便如此,前來的人群依舊是非常的多,畢竟昆侖山本就是洪荒祖脈之一所在,靈氣充沛,靈機濃郁,機緣無數,又有圣人坐鎮。
如今公開招收弟子,自然有無數人趨之若鶩,昆侖山下,九重天階之上,不知道有多少人踏入其中。
然而受到其內陣法所阻,每前進一步,都需要耗費極大的心神,并且對于跟腳、福緣卡的極嚴。
唯有根腳極佳,并且具有大福源,大毅力者,才能在其內快速行走,所以進入九重天階的人數雖多,但大都在一二重徘徊,能夠更上一層樓的極少。
其中能夠走到六重之上的,也不過十多人,這些人個個靈光濃郁,雖然修為不高,但一看就知道根腳極佳,雖然走的也略顯吃力,但看現在的情形,想走到山頂,也不過是時間問題。
元始盤坐在玉虛宮中,目光穿過層層陣法,雖然對于這批生靈的資質之差,有些失望。
但看到走在最前面的十多人,還是目露贊許之色,心中對自己的安排更為堅定,他元始寧缺毋濫,想成為他的弟子,必須要比他人優秀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