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荒之中各大教派林立,相互爭奪氣運,兩大勢力也進入了備戰狀態,一時之間,原本因為血海一系的努力,被平息了許多的劫氣,也再次開始升騰。
太清在人族觀察許久,并沒有找到什么適合的切入點,見洪荒之中劫氣再起,深感局勢的風云變幻,若是再不證道,一不小心可能就會卷入量劫之中,因此也不再人族浪費時間了。
回首望了一眼正逐漸強大起來的人族,便再度踏入洪荒,追尋自己的道途,太清求道之心極為堅定,性情方面跟鴻鈞有幾分相似,看似淡漠無爭,實則不過是因為高高在上慣了,視天下蒼生為螻蟻,將自己放在執棋者的位置罷了。
然而現在的洪荒之中,修為超過他的人太多,他反而處于螻蟻的位置,要不是為了以后可以追尋更高的道途,太清早就按捺不住自己,突破混元大羅金仙了。
就像原本封神之前,太清實力一直處于鴻鈞之下第一人,不管其他圣人如何爭斗,為了爭奪氣運打生打死的,他都可以穩坐釣魚臺的位置,還扮演著圣人之間裁決者的角色,居于八景宮內,坐看洪荒風云變幻。
嘴上一直說著三清情意,做出一副好大哥的樣子,但在通天截教發展壯大,通天又有一人可戰四圣的誅仙四劍之后,太清還不是與玉清一起,聯合西方二圣打壓通天,那時的太清大概已經真正做到了太上無情,只為道存,成為了一個心中只有自身道途的求道者。
如今有著冥河的干預,三清兄弟關系并未出現隔閡,太清也確實還看重兄弟情誼,不過即便如此,眼睜睜地看著一個個大能超過自己,就連自己的兩個弟弟也都超過自己,太清即便是心性再淡漠,也不由得著急起來,更何況本質上太清還是一個高高在上的逐道者,又怎能容忍自己一直處于螻蟻位置。
不過即便是再著急,太清也不能學那些洪荒大能一樣,隨隨便便就立下一個教派,他畢竟和那些人不同,早已具備了成就混元大羅金仙能力,只是不愿意被束縛,所以才遲遲未曾證道,因此自然要盡善盡美了。
好在太清心性堅韌,很快便壓下急迫,斬去雜念,開始認真觀察著洪荒中的一切,既然沒有頭緒,那就師法自然,以洪荒的天地萬物,來理清自己的道途。
越是貼合自然,太清的心就越發澄清,他的道本就清靜無為,上善若水任方圓,與天地自然可以共鳴。
在游歷至一處神山之時,太清望著從山上飛流直下的瀑布,一路上的游歷徹底化為底蘊,讓太清陷入頓悟狀態,太清于瀑布旁靜坐許久,淡漠的臉上難得露出一絲笑意,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自己的道成了。
在太清明悟的瞬間,眼前的山峰散發出陣陣光輝,與太清形成共鳴,關于這座山的信息,也被太清知曉。
這座山名為“蜀山”,與太清有著因果牽扯,也是太清的道統傳播地之一,所以因緣際會之下,才能幫助太清徹底明悟。
明悟之后,太清也不再猶豫,都已經浪費了這么久的時間,他也不愿意再等下去了。
一步踏出,太極圖化為一座橫貫天地的金橋,立于蜀山之巔,先是向著天地宣講自己游歷許久,融合一身感悟,所創造出來的“道德經”:“道可道,非常道…”
等將心頭感悟講出之后,太清便腳踏太極金橋,開始向著天地禱告。
“父神在上,天地人鑒之。盤古正宗,太清老子敬上。吾觀洪荒量劫不斷,生靈多心性浮躁,不修道德,好勇斗狠。心下不忍,特建立道教,傳道德之法,助生靈練就清靜無為之心,造福洪荒,守正辟邪,以先天至寶太極圖,鎮壓道教氣運,道教,立!”
相比較于人教,反倒是清靜無為的道教,更為適合太清道途,而且洪荒多劫難,確實也需要這樣一門清靜無為之法。天道也需要新的天道圣人,因此立刻響應。
無盡的氣運從虛空匯聚,無量功德也在太清頭頂形成功德金云,牽動太清本源深處的開天功德,攜帶著無量氣運,一起融于鴻蒙紫氣之內,隨后與三清本源相合,本就一直壓制著只差一線就可以徹底融合的三尸,也完全與太清本源相合。
冥冥中似乎有什么破碎的聲音響起,太清氣息瞬間暴漲,直接便跨過準圣的界限,成功證得混元大羅金仙之境。
隨后一顆夢幻般的圣人道果也自天道本源之內孕育而出,直接融入太清體內,太清也沒有阻攔,但同樣選擇了與元始一樣的做法,用太極圖直接封鎖了天道對其的影響。
盡管如此,在圣人道果融于太清體內之時,天道還是給出了盛大的證道儀式,整個洪荒都可見到氤氳的紫氣,以蜀山為中心,向著洪荒四處擴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