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城的初夏,空氣中浮動著槐花清甜的香氣。
府衙青磚黛瓦間,檐角銅鈴在微風中輕響。
一間布置簡潔卻不失莊重的辦公室內,檀香裊裊,案幾上擺放著精致的文房四寶,墻上懸掛著一幅氣勢恢宏的山河圖,為整個空間增添了幾分威嚴與肅穆。
楊奇偉身著一襲玄色錦袍,腰間系著一塊溫潤的玉佩,端坐在雕花檀木椅上,修長的手指輕輕摩挲著案頭來自各地的報告。
陽光穿過雕花窗欞,在地面灑下斑駁的光影,緩緩移動,投射在他棱角分明的臉龐上,為他增添了幾分柔和的光暈。
此時的圣教雖尚未正式立國,但已初步搭建起獨特的政府框架。
尋常事務已無需楊奇偉親自過問,各地政府領導各司其職,有條不紊地處理著日常政務。
而他作為圣教教主,肩負著更為重大的責任,只需關注那些關乎圣教興衰存亡的大事。
突然,青石甬道上傳來一陣急促雜亂的腳步聲,由遠及近,打破了辦公室內的寧靜。
伴隨著這陣腳步聲,辦公室的雕花木門“吱呀”一聲被猛地推開。
張楚山神色緊張,額頭沁出細密的汗珠,一襲藏青色官袍微微褶皺,顯然是一路疾行而來。
他手里緊緊捏著一份報告,指節因用力而微微泛白,快步朝著楊奇偉走來。
楊奇偉自報告中抬起頭,深邃的眼眸中閃過一絲笑意,打趣道:“每次看到你這張臭臉,肯定是壞消息。”
說罷,他將手中的文章輕輕放下,聲音溫和地向一旁的盈盈吩咐道:“倒兩杯茶。”
盈盈身著一襲淡粉色襦裙,身姿婀娜,唇角微揚,宛如春日里綻放的花朵,溫柔而恬靜。
她蓮步輕移,款步走上前,拿起精致的青瓷茶壺,動作優雅地為楊奇偉和張楚山各自倒了一杯茶,茶香四溢。
倒完茶后,她默默退到一旁,坐在一張古樸的桌子前,開始翻閱桌上那一本本厚厚的賬本。
這些賬本記錄著老楊家名下眾多產業的收支情況。
楊奇偉雖貴為圣教教主,是圣教疆域的實質主宰者,但日常生活所需仍需自行負擔。
他名下產業眾多,雖雇傭了專人打理,可最終的核實與統計工作,他還是放心地交給了最信任的盈盈。
畢竟老楊家如今只剩下他們寥寥幾人,那些失散的族中兄弟,至今下落不明。
而盈盈對這份工作頗為上心。
她在老楊家時,便學習過賬務算術。
當初,老楊家將她當作童養媳培養,希望能為家族培養出一位知根知底、精明能干的好媳婦。
張楚山哭笑不得地走到楊奇偉面前。
對于楊奇偉的打趣,他一時不知該作何反應。
是該為教主的調侃感到高興,還是該為自己總是帶來壞消息而苦笑。
在胡思亂想間,他將手中的報告恭敬地送到楊奇偉面前,神情鄭重道:“明國傳來情報,清國向明國送去了國書,不久后將由使節團前往明國。”
他頓了頓,繼續說道:“使節團的規模很大,正使是清國重臣和珅的親弟弟和琳,副使是乾隆最看重的福康安。”
“清國突然派出這樣兩位位高權重的重臣,背后圖謀必定極大。”
“而且,根據探子從清國傳來的消息,清國對教主的著作封鎖極為嚴密,一經發現,輕則處死,重則滅族。”
“清國如此嚴陣以待,顯然是已經意識到圣教對他們的巨大威脅。”
“故而特情局最終得出結論,清國與明國很有可能達成合作,聯手向我圣教發動攻擊。”
“目前雖不知清國與明國聯手可能動用的總兵力,但情況不容樂觀。”
“一旦清國確定與明國聯手,明國的北方邊軍將再也沒有牽制。邊軍是明國最強大、最驍勇的軍隊,對我圣教威脅極大。”
“若是再加上清國的兵力,這將會是我圣教起兵以來最嚴峻的戰斗。”
楊奇偉接過報告,修長的手指輕輕撫摸著紙張,認真地逐行翻看,表情格外平靜,仿佛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中。
這些事,他早有預料。
但他沒想到的是乾隆的反應速度。
以這個時代的信息傳遞速度,楊奇偉本以為乾隆最快也要在明年才能反應過來。
可乾隆敏銳的政治嗅覺,以及果斷的政治魄力,讓這個進程得到了極大提升。
毫無疑問,對圣教而言,這是極大的威脅。
不過,圣教也并非毫無一戰之力。
雖說清國和明國聯手,圣教面臨的壓力巨大,可圣教也有自己的優勢,無論是后勤保障,還是武器裝備,都有著獨特之處。
楊奇偉一邊翻看報告,一邊在腦海中思索著圣教的軍隊換裝速度,斟酌著開口問道:“如果清國與明國此次是為了正式聯手對抗圣教,最快可能會在什么時候發兵?”
張楚山微微皺眉,低頭思量片刻,回答道:“沒有了山西和陜西的牽制,北方邊軍與清國達成暫時的停戰協議,明國得到了難得的平靜與發展,這一年來在重整軍備,訓練新軍。”
“根據特情局目前得到的情報,明國在南方各省共計編練新軍十五萬左右,其中有五萬人使用的是新式火器。”
“這十五萬新軍已經訓練良久,雖是能派往各地戰場。”
“北方邊軍數量眾多,超過二十萬。這些軍隊常年與清國在北方交戰,都是一等一的精銳。”
“目前沒有清國牽制,隨時都能南下。”
“清國在北方有甲士五萬,目前駐守在遼東地區。”
“這五萬甲士已經修養良久,一旦清國與明國達成戰略合作,可立刻自北方草原進入山西。”
“以目前的形勢分析,一旦清國與明國達成合作,最遲年底就能向我圣教發動全面戰爭。”
“預計明清兩國動用的兵力可超過四十萬人。”
“目前尚無法確定清國是否會增派人手,一旦清國增派人手,情況還要更加糟糕。”
楊奇偉聽著張楚山的報告,微微頷首,目光深邃而堅定。
年底的話,圣教可以為十五萬左右的軍隊完成全面換裝。
十五萬圣教的新軍,對抗明國和清國的四十萬,甚至超出四十萬的大軍,他堅信勝算在握。
楊奇偉放下報告,瞥了眼窗外熾熱的驕陽,陽光灑在庭院中的花草樹木上,熠熠生輝。
他開口問道:“白蓮教應該快到洛陽了吧。”
“回教主,白蓮教一行今天就能抵達洛陽。”張楚山立刻回應道,“按照計劃,您與白蓮教的會面在后天,您看,是否需要更改行程。”
“不用,讓他們休息幾天,滿清與明國的聯手也不是短時間能出結果。”
楊奇偉右手輕輕敲打桌面,不緊不慢地說道,“不過,白蓮教倒是一顆很好的棋子,利用得當,可以極大緩解圣教的壓力,并對清國造成致命一擊。”
“把白蓮教一行人的觀察報告給我送來,還有白蓮教在清國的勢力范圍。”
“是。”
張楚山恭敬地回應道,而后轉身離去,辦公室內再次陷入一片靜謐,只余茶香在空氣中彌漫。
楊奇偉的目光望向窗外,思索著圣教未來的戰略布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