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部尚書立即出列:"陛下圣明!此乃利國利民之舉,臣附議。"
眾朝臣心中清楚若真能成功推行,于國于民都是大好事。
皆紛紛出列,齊聲道:“臣等附議。”
皇帝見底下臣子無人反對,嘴角微微上揚,順勢說道:“介于此種植之法乃周煜負責,朕看不如就將此事交到他手中,擢升周煜為云城長使,全權負責此事。”
話音剛落,便有一位大臣急匆匆出列,高聲反駁道:“陛下,不可?。≈艽笕颂^年輕,且如今尚在任上,如此倉促擢升,恐難服眾!”
皇帝眉頭一皺,眼中閃過一絲不悅,反駁道:“這有什么?周煜三年任期年底就要到期,且他的政績也是有目共睹?!?/p>
“如今正是用人之際,年紀輕又如何?只要在任期內做得好,做出功績來,朕同樣重用之!”
這時,又有一位大臣站了出來,滿臉堆笑的打圓場道:“陛下,周大人到底年輕,經驗尚淺。不如先將之調入京中,到中書省歷練歷練,待經驗豐富些,再委以重任也不遲。”
皇帝臉色一沉,猛地一拍龍椅扶手,怒聲道:“他年輕怎么了?他年輕也可助力朕解決北戎之患;他年輕能為朕尋來充盈國庫的法子;他年輕能為百姓謀福利!”
“不要以為自己做不到的,就以為旁人與你們一樣無能”
皇帝這話說得委實有些重了,如同重錘一般,狠狠地砸在眾大臣的心頭。
好多大臣羞愧地低下頭來,臉上火辣辣的,不敢再多言一句。
大殿上一時之間氣氛沉重得如同暴風雨來臨前的寧靜,讓人喘不過氣來。
就在眾人噤若寒蟬之時,馮丞相上前一步,恭敬的回稟道:“陛下,朝臣并非懷疑小周大的人的能力?!?/p>
“只是小周大人若是執掌了云城的政務,其叔父又掌握了云城的軍事,權力過于集中,實乃不妥。老臣以為,播種的事情可以交給司農寺來負責,司農寺專管農事,經驗豐富,定能將此事辦好?!?/p>
一直縮在人群后頭,原本抱著看好戲心態的司農寺卿,沒想到這把火會突然燒到自己的身上來。
他心中暗叫不好,這些個老匹夫他都盡量降低存在感了,沒想到還是將他給提了出來。
但他能做到司農寺的頭頭,便不是個傻的。
這事兒他可以派人過去助力,卻是不能將事情全攬到自己身上。
一來若是他播種不好,這責任可就全扣在了他的頭上;
二來陛下昨日還尋了他,隱隱透露出對周煜的看重,作為一個稱職的臣子,必須學會揣度圣意。
迅速整理好思緒的司農寺卿立即上前一步,朝著上首恭敬行了一禮:“啟稟陛下,臣以為這種新型種植模式是周大人研究出來的,沒有人比他更了解如何選址、播種、施肥?!?/p>
“為了不耽誤百姓們的收成,臣以為這事還是需要周大人指揮,我等司農寺一眾人等,皆聽他調派?!?/p>
在場朝臣聽到這話,忍不住心中暗罵一句:老狐貍!
這司農寺卿三言兩語,便將事情又推回了周煜身上,還落得個配合的好名聲。
皇帝聽到這話,沉郁的臉色稍霽,眼中閃過一絲滿意之色。
他微微點頭,說道:“愛卿所言有理,周煜擢升云城長使,此事仍舊由他負責?!?/p>
“陛下.....”馮相還想再勸。
皇帝卻只是微微抬手,止住了馮相接下來的話。
“如今北戎已覆滅,云城的守備軍,不必如往日那般嚴密。”他的語調威嚴,在寂靜的殿內回蕩,震的眾朝臣都有些懵。
有人立即會意過來,陛下這是要撤下周修成?
那讓周煜去云城執政,似乎也不是不能接受。
此時,此刻在場朝臣心思各異,屏息靜氣的聆聽著皇帝接下來的話。
“著周將軍率十萬守軍移防西北,與常將軍共守邊關。另調五萬兵馬退守朔州,云城只留三萬常備軍即可。"
這樣即便云城兵力告急,身后還有這五萬兵馬守著,即便出現不測,完全來得及馳援。
殿中眾臣聽聞此言,皆面露驚色,陛下這是早就有所打算了吧。
現在周修成被調走,周煜自身能力強,且政績突出,便是心中在不情愿,這般重要的一個軍事要塞就這般被搶占了去。
他們也沒了理由反駁陛下的決定。
有那心思敏銳的,正想打云城新的那三萬守軍統帥主意時,只聽皇帝再次不緊不慢的開口道:
“至于云城的守將,朕已有人選,派永寧侯過去。”
此言一出,殿內瞬間安靜下來,眾臣皆露出恍然大悟之色。
永寧侯作為勛貴,是堅定的?;逝桑腔实坌母怪械男母埂?/p>
為人忠勇,早年也跟著陛下打天下,后來在一次攻城戰役中,受了重傷,便也錯過了在朝堂之中占據一席之地的機會。
現在皇帝派他去鎮守云城,既能穩定局面,又能讓皇帝放心,那些有心思搶占此位置的人,拿什么爭?
馮相張了張嘴,最終還是將到嘴邊的話咽了回去。
他先前已經駁了陛下的心意,這會陛下做的安排已經最妥當不過。
此時若是再不識趣,只怕會惹得皇帝不快。
皇帝見眾臣不再言語,眉宇間的威嚴漸漸舒展,嘴角噙著一絲滿意的笑意。“既然諸位臣公,對此沒什么異議,那此事就這么定了!”
“來人,擬旨!”
話音剛落,禮部官員趕忙趨步上前,恭恭敬敬地跪在御案前,鋪開圣旨,提起筆,靜候皇帝口諭。
“祁水縣令周煜,年少有為,自入仕以來,政績卓著,在任期間,心系百姓,勸課農桑,使治下之地民生漸興,倉儲漸豐。其才其德,堪當大任。特擢升為云城長史,收到詔書之日起回京述職”
“周修成將軍驍勇善戰,平定北戎有功,加封鎮西大將軍,統率十萬精兵移防西北,與西北軍共守邊關。"
“永寧侯,其為人沉穩持重,治軍嚴謹,素有威望,今特命其為定遠將軍,駐守云城,管理云城防務。”
待皇帝下完旨意,眾朝臣紛紛叩拜,口中高呼,“陛下圣明,臣等遵旨!”
皇帝滿意地點點頭,心情舒暢的離開金鑾殿。
而此時眾朝臣的心中可謂是五味雜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