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芷先將豌豆倒入木盆之中浸泡,待到吃過晚食后,再將泡軟的豌豆加糖水放入灶臺上蒸煮。
待豌豆被煮的軟爛成泥狀,再將之倒入模具之中,放在室外冷卻定型即可。
幾個小的下學回來,見到宋芷在廚房忙活,全都如好奇寶寶一般,將宋芷團團圍住。
“阿姊,你這是又做什么好吃的?”
“這是在做金玉糕?”
“不對,我怎么瞧著不像金玉糕?!?/p>
“.....”
幾個小的圍著宋芷,七嘴八舌的討論著,宋芷等弟妹們猜測完,這才同他們道:“這一次是用豌豆做的糕點,名為豌豆黃?!?/p>
“咱們先讓其冷卻定型,待晚飯后再嘗嘗好不好吃。”
幾個小的開心的歡呼起來,眼睛里滿是期待。
晚飯時,宋芷同一家人說了帶動村里人養兔的提議。
都是姓宋的,大家有了共同的利益,族里也會更團結,相鄰的日子也會更好過。
這般淺顯的道理,吳氏等人還是懂的。
宋芷得了家人的支持,心中對帶著全村養兔的決定更多了幾分信心。
與家人商量好自己的計劃,宋芷便起身去看了放置屋外的豌豆黃。
此時雖已經進了三月,但北方早晚氣候還是涼的,宋芷放在外頭冷卻的豌豆黃早已經定型。
宋芷切好了一盤,端進屋中給家人嘗嘗?!斑@是我新做的糕點,叫豌豆黃,阿奶、大伯你們嘗嘗,看看味道如何?”
豌豆黃口感綿密,加之里頭又放了糖水,甜甜的、沙沙的,比之金玉糕又別有一番風味。
楊氏嘗了一口豌豆黃,不吝夸贊道:“阿芷就是聰慧,咱們吃了這么多年豌豆,從來沒想到這豌豆還能做出這般精細的糕點?!?/p>
“也就是咱家里現在茶寮忙,再抽不出人手做這糕點生意,不然這還真是個不錯的買賣。”
宋芷笑著道:“這豌豆黃,做起來比金玉糕省事些,泡開的豌豆,兌糖水蒸軟糯就成!”
“只是做這個溫度得低,不然沒法凝固成型,伯娘若是覺得好吃,也可以做些放在茶寮中售賣也是一樣的?!?/p>
楊氏見宋芷將做法都同她說了,喜不自禁,連忙應承下來。
這樣精細的糕點,再配上一壺熱乎乎的茶水,簡直絕配。
晚食過后,宋芷并沒有急著帶著弟妹們回隔壁睡覺,她又尋了鄭慧,詢問了她關于分班教學的想法。
鄭慧一聽連連點頭,“我原還想同你說此事,只是這幾日我見你忙著,也沒好就此事在煩你。”
“原先孩子們都沒什么基礎,大家在一處學習識字,還看不出什么,經過去年小半年的學習,年紀大,肯用功的孩子,進步很大,那些年歲小,理解力弱的孩子跟著一起學確實有些吃力?!?/p>
“我雖然不是真正的夫子,但也明白學習上的事情須得給孩子們建立信心,若是長期跟不上進度,時日久了他們心里自會出現厭學情緒。”
“思來想去還是覺得要不分班教學吧,我尋思著能不能再請個夫子回來?”
“我懂得知識畢竟有限,帶著孩子們識識字,背一背《千字文》、《三字經》、《論語》這些還沒什么問題,若是讓我講更深的沒的誤人子弟?!?/p>
宋芷拍了拍沒什么自信的鄭慧,安慰道:“這事兒是我先前疏忽了,你別有心,明日我去縣城順道再去城中尋一尋可有原因來咱們村做夫子的。”
“屆時鄭姐姐再將學習進度快、理解能力強的孩子先選出來,到時候咱們再分班?!?/p>
鄭慧聽宋芷應下,內心也是舒了一口氣,說到底她還是不自信,擔心自己會耽誤孩子們前程。
現在有了真正的夫子來,她只需將全部精力放在教授孩子們識字上,擔在身上的壓力也會小不少。
宋芷看著好友明顯松懈下來的神情,有些歉意的道:“這些時日辛苦姐姐了,將村學所有事情都壓在你身上!”
鄭慧用胳膊搗了搗宋芷,“這話說的就見外了,我很喜歡教孩子們,只是我擔心我能力不足,沒的誤了些好苗子?!?/p>
好朋友兩人又說了話,直到兩個小的打起了哈欠,宋芷這才領著弟妹回到了隔壁。
一夜好眠,翌日,宋芷并沒有急著去縣衙,而是又做了一道椒麻兔丁,這才將兩道吃食放入食盒,同阿奶說一聲準備進城。
宋康小朋友在姐姐在廚房忙活的時,便像根小尾巴一樣圍著宋芷轉悠。
這會子見到人要進城,小家伙手上的糕點也不香了,哼哼唧唧的也要跟著阿姊一起去。
經過一年的調養,再加上吃食上油水足,這孩子應是免疫力也跟著上來了,人長的圓乎了不少,便是今年冬天也沒有再病著。
宋芷瞧著眼泛淚花,眨巴著眼睛期盼看著自己的小弟,到底舍不得將人放在家中。
現在家里的幾個孩子都在村學,小弟因為年歲小,又時常生病,家里也不敢將他放到村學。
一來是害怕別的孩子生病,過了病氣給他,另一方面小弟年歲也小,開了年不過才四歲。
家里人手邊都有活兒,讓他跟著阿奶他們在茶寮小家伙也不愿意,現在阿姊回來了,小人就喜歡跟著姐姐身后,又有好東西吃,又能見到新奇玩意。
許是血緣牽絆,宋芷對這個小弟總要多幾分耐性,他想要跟著自己,宋芷便帶著他一道進城。
家里雖有車,但一人駕車,又要尋地方停車,宋芷總覺得太麻煩。
正好有來家里采買的客商,宋芷見他們要進城,便請求車隊將他們姐弟稍帶進城。
來宋家采買的客商,巴不得與宋芷交好。
宋芷一提,對方忙不迭的應承下來,深怕應承的晚了,對方再改了主意。
他們這些時常來采買的客商,本就是附近臨縣的,對宋家村出了個鄉君的事情,也早有耳聞。
在刻意打聽之下,便知曉眼前的少女便是皇帝親封的鄉君。
在這種窮鄉僻壤的地方,能被皇帝看到,還得了皇帝的敕封,他們這些人對眼前少女不說上趕著巴結,態度上最起碼會陪著小心。
原先還要打她羊毛生意主意的人,在收到這樣的消息后,全都偃旗息鼓。
在那些大家族眼里一個小小鄉君雖算不上什么,但宋芷這號人物被擺在了皇帝眼前,他們就更不敢在這個時候往上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