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見滿朝文武齊聲應和,心中也是愈發妥帖。
他忽的又想到,周煜在折子上提到的,還可以讓寺廟集資修路。
誠如周煜所說,這既是造福百姓之事,也是弘揚佛法、廣結善緣之舉。
想必護國寺住持應也是沒有理由拒絕的。
正好趁此機會,讓京城這些自詡大族的世家也見見世面,叫他們知道這水泥路的好來。
說不得還能引的他們出資,也未可知。
皇帝這般想的,也就當著在場臣公的面提了出來,
“既然江南地區鋪設水泥路還需先行籌資與測算,那便從京中開始吧。”
皇帝狀似想了想后,便道:“朕以為京城抵達護國寺的路段須得修一修。”
“每年多少香客上山燒香,山路崎嶇,依朕看就得先將那路鋪成水泥路。”
說罷,皇帝的目光看向了戶部尚書,眸光犀利的問道:“秦愛卿,你以為如何?”
戶部尚書被皇帝盯上時,直覺心頭有一股不好的預感。
果然,待陛下的話問出來,他就知曉自己不能再以國庫空虛搪塞過去。
實在是一個偌大的朝廷,修建一條二三十公里的路,若是在嚷著沒錢,那他就是跟陛下唱反調。
他可以在要興起戰事,足額發放軍餉時,嚷著國庫沒錢。
可在這種小事上也嚷著沒錢,那他屁股下的位置那也是坐到頭了。
戶部尚書在心中轉了一道彎,本著死道友不死貧道的原則,大膽提議道:
“陛下,微臣斗膽進言,既是修建通往護國寺的道路,又是為了更方便信眾往來,此等善舉更是與弘揚佛法息息相關,理應由寺廟方面承擔費用或出力相助。”
“并且護國寺作為我朝祈福之地,其香火旺盛,信徒眾多,每年所得供奉不菲,自當回饋于民。”
“因此,此等善舉,應由寺廟方面主動承擔部分費用,或號召信徒發起募捐,一來可彰顯寺廟之威望與慈悲,二來亦能減輕國庫負擔,實乃雙贏之策。”
這時候一位禮部的負責祭祀太廟,時常與寺廟接觸的司承上前一步開口道:
“啟稟陛下,微臣以為,寺廟的存在,首在于弘揚佛法,引導世人向善,其財力多用于維持日常運作、修繕廟宇及開展慈善活動,每一筆開支皆需謹慎考量,若貿然要求寺廟承擔修路,只怕不妥!”
站在前頭的戶部尚書都愣住了,實在想不到這時候,有誰這般不識時務,竟敢這般忤逆陛下的意思。
回頭一看,見說話者并非戶部之人。
他心中狠狠松一口氣的同時,有些幸災樂禍的看向了,正瞪著一雙牛眼的禮部尚書。
禮部尚書心中也是叫苦不迭,這位是平日里只忙著祭祀,將腦袋忙成榆木腦袋了吧!
他輕聲呵斥一聲,“秦大人說話,哪有你插嘴的時候,還不退回去。”
蘇司承被頂頭上司一喝,立時知道自己說錯了話。
他慌忙跪了下來,請罪道:“微臣有罪,請陛下責罰。”
坐在上首的皇帝,微瞇起眼來,聽不出喜怒接話道:“既是知曉有罪,那朕就給你一次將功贖罪的機會。”
“這一次去護國寺籌資造路一事,朕就委派給你了,三日內我希望看到籌措的資金可以到位,不知蘇愛卿可能做到?”
跪伏在地上的蘇司承能夠清晰的感受到,來自上位者的威壓。
他不敢違逆,俯首跪拜道:“微臣必當全力以赴,不辜負陛下的厚望。”
皇帝這才心滿意足的從跪伏在地上人身上騰挪開目光,再次詢問起滿朝文武對從寺廟籌資的意見。
有了前車之鑒,一眾朝臣無一例外紛紛贊同皇帝的意見。
反正那護國寺,香火鼎盛,京中達官顯貴家中的老夫人、小姐們的都喜歡去那處上香祈福。
要說寺廟之中拿不出錢,在場眾人亦是不信的。
于是在朝會上,護國寺籌資造路一事,以及先前同的幾位尚書的商議之事一并通過。
待事情圓滿敲定后,皇帝這才心滿意足的離開了金鑾殿。
他并未直接去后宮,而是又拐去了御書房。
皇帝將先前隨折子一道寄來的水泥制造方子遞給隨身伺候的內侍,“小李子,你出工一趟,將此方交給錢家大郎,吩咐其在兩日內,務必將水泥作坊給朕建好。”
“之后水泥作坊便交由他替朕掌管,并負責監督水泥的生產。告訴他,此乃國家重事,不可有絲毫懈怠!”
李公公聞言,心中一凜,忙躬身領命道:“遵旨,奴婢這就去辦。”
說罷,他恭敬的雙手接過水泥方子,躬身退出御書房,匆匆往宮外而去。
此時的錢家院落,錢子旭將整理出來的貨物清單,遞給了錢子文,“大哥,您幫著看看,我挑選帶去的祁水縣的這批貨物,可有什么問題?”
錢子文接過清單,見上頭,除了布匹、便是茶葉。
布匹雖然不是頂頂貴重的絲織品,但俱是京城時興的顏色,與花樣。
布匹可以售賣給當地富戶,茶葉可供北地貨商采買,倒是都有明確銷路。
錢子文點點頭,“不錯,你這批貨物選的不錯,只是我覺得,你可以在帶些更暢銷的貨物過去,這樣在售賣起來時候,你人更能輕松些!”
錢子旭撓了撓腦袋,實在想不出還可以帶什么受歡迎的貨物,于是他干脆直接問了出來,“大哥,是何物?”
“你忽略了季節因素,你再去北地,就要入秋了,而北地一旦入了秋,保暖用的棉花勢必要跟著緊俏.....”
“雖然,棉花在京城依是緊俏的物什,但我想你多帶些棉花回去同宋小娘子做一做交易。”
“你回去后,她那羊毛織物應也提上日程了,但有錢的客商那般多,如何才能讓他松口多出些貨物給你?”
“除了錢,你勢必要拿的出一些她感興趣的貨物才成!”
錢子旭星星眼的看向自家大哥,下意識的對他豎起了大拇哥,贊嘆道:“大哥,你想的真周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