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一聽說是從祁水縣呈上來的折子,立時來了興趣。
他迫不及待的翻開折子,一目十行的看過去。
越往下看,他的眸光越發的晶亮,連身子都不由坐直了些許。
十幾息過后,皇帝忽然朗聲大笑,連聲道:“好好好!”
在場官員,見皇帝這般高興,眸光不由看向周修遠,那眼神似是在說,瞞的挺嚴實啊。
周修遠莫名的背下了這一口鍋,只能在心里又將自家那小子臭罵了一遍。
皇帝所有的心神都聚集在折子上,因而并未在意場下人的眼神交鋒。
他將折子上的內容又過了一遍,這才將折子交給一旁的侍從,示意道:“傳于諸公一道看看。”
隨后,姿態閑適的歪坐在靠椅上,氣定神閑的端起了茶盞喝茶。
折子率先被遞到馮丞相手中,待他看到上面的內容時,也忍不住贊嘆一聲。
在其身后的其他大臣,心中好奇極了,也顧不得這會子還在御書房內。
挪吧,挪吧,不知不覺便湊到了馮相的身后,想要一睹為快。
“哎,別擠,別擠!”已經看完內容的馮相,在抬頭時,發現自己已經被同僚團團圍住。
他連忙將手中的折子,遞了出去,又整了整被壓皺的衣衫這才算作罷。
皇帝此時的心情很好,對于下方人的逾矩倒也沒有怪罪。
誰叫他今日心情好呢!
小半茶茶功夫過后,諸位大臣在看完折子,仍舊未從震驚中回過神來。
坐在上首的皇帝,見著愣怔的臣子,不由開口問道:“諸位愛卿,對周煜提議的造水泥路一事,可還有什么異議?”
他們還能有什么意見,現在周煜不僅弄來了水泥法子,甚至還提供了籌集資金的法子。
此舉不但可以造福百姓,還能增加國庫收入,最關鍵的是,這對于真正的執行者,多少有些油水可撈。
眾人更沒什么反對意見。
“陛下,這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好事。”
“若是這水泥路可以鋪設好,不但有利于促進南北的交流融通,還有利于快速的調集補給,以及軍事支援,確可一試。”
皇帝點點頭,嘴角帶笑的問道:“諸位愛卿可有什么不同意見?”
“臣等并無異議。”
皇帝心中十分高興,難得有一件事,眾位臣工沒有反對意見。
他心中這般想,嘴上還是點到了馮丞相,“馮愛卿,你可有什么想法?”
被點到名字的馮丞相上前一步,恭順的道:“陛下,若是能從民間籌集到資金造路,微臣并無異議。”
“只是這水泥路,我等從未見識過,是否如小周大人折子上描述的那般堅固,還需親自見識過再說。”
皇帝深以為然的點點頭,“愛卿所言甚是。”
他又看向通政使詢問道:“除了這份信件,周煜可送了水泥進京?”
“回稟陛下,有的。”
那回頭工部派些人手,將之鋪成路段試一試。
這時候一位小參事弱弱的出聲道:“啟稟陛下,皇城郊區錢家的莊子上,已經鋪設了水泥路。”
“前些日子,微臣送友時,路過錢家莊子,親眼見識過那水泥路,確如周小大人描述的那般,路面平整,十分好走。”
皇帝更高興了,直接大手一揮,“既如此,工部下朝后,立即派人去查驗,若無問題,籌資建路一事便這般定了!”
在場眾人紛紛應諾。
皇帝見無人反對,繼續道:“既然諸位愛卿無異議,那現在商議商議這籌資建路,到底該如何籌資?”
“天下這般大,又該從何處先行鋪路,監管上又當如何?”
諸位大臣見陛下不愿意再耽擱此事,便知此事無法容后再議。
馮丞相率先開口道:“陛下,江南富庶,若是想要籌集足夠多的資金,這路肯定先從江南鋪設起。”
情況確實是這么個情況,皇帝心中亦十分清楚,他點點頭,認可了此項提議。
而周修遠念及邊關戰事,上前一步提議道:“陛下,中原地區通往北方的道路,多崎嶇,將來咱們勢必要與蠻夷一戰,那這路便不能不修。”
“煜兒在來信中也同陛下稟告過,他想鋪一條祁水縣通往邊關的道路,以備不時之需。”
這亦是皇帝的心事,中原王朝想要穩固,必然不會坐視北方有一個隨時可以揮師南下的龐然大物。
“周愛卿所言極是,邊關道路亦需修整。”
“可陛下,北方不如江南富庶,只怕籌措不到足夠的錢帛鋪設水泥路。”馮丞相道。
皇帝想了想,“那就先以祁水縣為軸通往邊關修整。”
在場眾人識趣的沒有再開口,大家心里都清楚陛下一行想要鏟除北方的心腹大患。
但苦于國庫調派不出錢糧,不得已一再延后。
如今鋪設水泥路一事,算是戰前準備,皇帝自然不愿意放棄此次機會。
待確定好鋪設的路線,皇帝這才繼續道:“既然諸位臣功對此事沒有意見,具體的規劃路線便交由工部來負責。”
“王愛卿你回去后,盡快擬定好路線,建設期限,三日后的大朝會,朕要看到方案。”
工部尚書王大人上前,恭敬應是。
指派完工部,皇帝將目光又看向了戶部,“秦愛卿你回去后召集戶部侍郎、度支郎中議定出一個方案來,包括但不限于根據需要修建的路線算出投入與支出。”
戶部主事秦大人聞言,立即上前允諾,“微臣謹遵陛下旨意。”
“只是陛下,篩選籌資對象需要一些時間,陛下不如將籌資信息以公文的形式,傳達下去,如此凡是有此意向的人,都能很快收到消息,從而盡快收攏資金。”
皇帝點點頭,道了一句:“可。至于公文便待大朝會后再下發。”
眾人皆沒有意見,此事也確實需待建造的路線,籌資的資金數目確定后再議。
皇帝最終將視線轉向了左都御史,沉聲道:“馬愛卿,關于后續道路的全面鋪設及資金使用的監管重任,朕決定委以御史臺。爾等需盡心竭力,確保萬無一失。”
“巡察御史需親臨地方,密切監督工程進度,并每月向朕呈報詳情。若有絲毫差池,朕必將嚴懲不貸,御史臺上下皆需承擔其責!”
皇帝這話說的極為嚴厲,眼光之中盡是冷意。
左都御史馬大人心下顫了顫,當即跪拜道:“臣遵旨,定不負陛下囑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