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楊氏在安頓好了丈夫,又送走了兒子后,
便同婆母說了一聲,“娘,我先回娘家一趟,將摘連翹葉的事情同他們說一說。”
這是昨日便說好的,吳氏只道:“你等一下。”
說罷,折返回廚房提了一個籃子給她,“這里面是一碟子糕點(diǎn),以及三塊涼粉,帶些與親家嘗嘗。”
楊氏呆了一呆,她真是沒想到婆母什么時候準(zhǔn)備的這些。
“做什么發(fā)呆,趁著日頭不大快些上路。”說罷,徑直將籃子塞到了兒媳的手中。
楊氏很高興,時下婆婆最忌諱兒媳胳膊肘往外拐,將家中的東西往娘家拿。
其實(shí)昨日與婆婆再做糕點(diǎn)的時候,她就想開口帶些回去,只是最后她到底沒有開這個口。
她都不知道婆母昨夜什么時候私下里給她備好了。
這叫她心中既驚喜,又感動。
這些年她過的拮據(jù),娘家那里的日子也不比她好多少。
也因著自己這里實(shí)在囊中羞澀,除了必要的逢年過節(jié)她一般也不會回去。
老兩口也是個明理的,知曉女兒家里日子艱難,每次她帶著東西回去,老兩口都要拿更多的東西讓給外孫們帶回來。
為此沒少受大嫂白眼。
楊氏也覺得沒臉,做人兒女的不說孝敬父母了,反倒是還要爹娘操心。
從前她沒有能力也就罷了,現(xiàn)在她手中還有上回采藥分到的錢。
楊氏也不含糊,先是去了一趟鄭大夫那里,花了十文錢買了一罐子防蛇蟲的藥粉。
阿芷說了,這時間山中危險須得將防護(hù)做好。
楊氏將這幾句話記在心里,回去也不忘給爹娘帶上一份。
買好了藥粉,旋即又繞到大集上,撿那最肥的五花買了兩斤、又買了一塊板油用草繩一串,一手提著肉,一手提著籃子便往楊家村走。
繞過一座山頭,又走了小半刻鐘,楊家村那熟悉的輪廓漸漸映入眼簾。
村口的大棗樹下坐著一群閑話家常的村人。
見著楊氏一手提肉,一手提籃子笑著問道:“呦,梅娘這是回來看爹娘啊!”
楊氏一一喚了聲人,大方的應(yīng)和了一聲后,匆匆離開。
待人走遠(yuǎn)后,有人酸道:“哎呀,真是難得見她還帶了肉回來,這怕不是想回來借錢吧?”
“不然這不年不節(jié)的提肉回來作甚!”
有那年歲大的,斥道:“誰規(guī)定只有逢年過節(jié)才能回娘家的?她爹娘老子還在呢,做子女的孝敬孝敬怎么了,莫要在外頭亂說。”
說閑話的婦人縮了縮脖子,到底不敢與村中長輩相爭。
但心里頭仍舊覺得不服氣。
婦人眼珠子轉(zhuǎn)了轉(zhuǎn),忽的來了主意,她佯裝回去,待繞到旁人看不到的時候徑直往田間去。
待看到正在田間除草的王氏,一拍大腿忙道:“哎呦喂,你還在田里,你那小姑子回來了,我瞧著還帶了肉,你快回去瞧瞧,莫不是來你家中借錢的。”
王氏一聽,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她家里現(xiàn)在正準(zhǔn)備給大兒說親呢,若是真叫那倒霉催的小姑子,將二老的錢給哄去了。
那他大兒的親事可怎么辦哦?
在想到小姑子家里那個如無底洞一般孩子,王氏再也不淡定了
她顧不得在地里忙活了,扛著鋤頭就往家里走。
那婦人見王氏慌慌張張的走了,自覺有好戲看,也不緊不慢的跟了上去。
另一邊,楊氏提著吃食往家走,越臨近家門,她的心情越激動。
這顯然與她曾經(jīng)歸家時候的心境不盡相同。
從前歸家除了喜悅剩下的大半就是憂愁,置辦不出像樣的節(jié)禮、擔(dān)心爹娘為自己愁苦....
現(xiàn)在這一切全都翻篇了,她的日子越過越有盼頭,手上也有了余錢,甚至還能給爹娘尋一些活計(jì)。
楊氏一進(jìn)家門,便看到滿頭銀發(fā),正坐在廊檐下績麻線的娘。
她高興的喚了聲人,提著東西便進(jìn)了院子。
薛氏聽到動靜抬頭望去,便見著閨女一手提肉,一手提著籃子滿臉笑意的朝她走來。
薛氏甚至有片刻的愣神,這樣明媚的女兒,她似乎有好些年沒見過了。
直到人走到了近前,她這才恍然回神,忙丟下手中的活計(jì),站起身道:“哎呀,你回來就回來,帶這些東西作甚?”
“你家里頭就大山父子能賺些錢,又要給阿平娶親,又要還債,沒的亂花錢....”
薛氏拉住閨女,不住的碎碎念,但念叨的每一句話都是為著女兒著想。
“娘,您別擔(dān)心這些,我今日來是有好事要同你和爹說呢。”
楊氏四下看了看,問道:“爹呢?怎么沒看到人?”
“你爹帶著幾個小的去山中砍木料了,這些日子家里正準(zhǔn)備給你大侄兒相看人家,準(zhǔn)備砍些木料回來,請木匠給金柱的屋子重新打個門,總掛著個竹簾子總也不是個事兒!”
王氏扛著鋤頭,從外頭風(fēng)風(fēng)火火的跑回來,便聽到婆母的這一句話。
她顧不得喘息,忙接話道:“可不是,你這侄兒也近十九了,咱家這些年節(jié)衣縮食的就想給鐵柱討個媳婦,可不能再拖下去了。”
“他小姑,你說是不是?”
王氏在心中腹誹,我話都說的這般直白了,你要是還想開口借錢,休怪我不給你好臉色。
正當(dāng)她神經(jīng)緊繃,以為對方會開口借錢時。
楊氏卻是點(diǎn)頭附和道:“這事兒確實(shí)的抓緊,年紀(jì)再大些,怕是更難找到稱意的女郎。”
薛氏瞥了一眼自家兒媳,瞧著她看著閨女那如臨大敵的樣子,心里頗不是滋味。
女兒家的日子過的不好,兒媳生怕自己會將體己貼給女兒,遂一聽到女兒一回來,她便巴巴的從地里頭追了回來。
當(dāng)她不知道是為著什么呢。
她雖然心中不高興,卻也不好當(dāng)著閨女的面挑明,免的叫她傷心。
難得回來一次,薛氏忙接過女兒手中的東西,“走,有什么事情,先坐下來歇一歇再說。”
楊氏將手中的東西給了娘,人卻是站著不動道,“娘,我此次來是有一件好事與你說。”
王氏卻是在心中冷哼一聲,還好事,家里都欠了一屁股債能有什么好好事。
心中雖是這般想的,腳下的步伐卻是不自知的往母女兩人身邊湊了湊,豎起了耳朵,準(zhǔn)備洗耳恭聽!
她就不信,她還能說出一朵花兒來!